胸椎管狭窄症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疾病,并且发病率低于颈椎和腰椎。疾病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出现神经症状时,胸椎管已经出现明显狭窄。因此,患者应当自我警惕神经症状的出现,及时就医。
患者应在出现神经症状时及时就医,如一侧或双下肢出现无力、麻木、行走不稳。若同时合并有胸腹部的束带感,则胸椎管狭窄症的可能性较大。
但仍需注意的是,胸椎管狭窄症发病率较低,在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应当考虑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颈椎、腰椎管狭窄的可能。在就诊时应当首先排除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
由于症状表现的相似性,胸椎管狭窄症病常常与腰椎和/或颈椎管狭窄混淆,同时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大该病的诊断困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对于已有相关全身性疾病患者,应当定期检查脊柱椎管狭窄情况,警惕神经症状的出现。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显示保守治疗对胸椎管狭窄症无效,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手术治疗颈椎和腰椎管狭窄的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但胸椎减压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症状进展。
同时,胸椎管减压术的技术难度较高,存在较大的脊髓损伤的风险,术后仍可能发生脊髓损害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完全性截瘫。
对于单纯表现为胸壁或腹壁疼痛(肋间神经刺激症状)或胸脊髓损害症状较轻者,可短期试行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期间必须保持密切随访。具体保守治疗措施包括:
当保守治疗在 4~6 周后未能缓解症状,神经功能损害进展时,需要手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病情大多数是持续进展的,神经症状也会逐渐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但术后也存在一定的神经症状恶化可能。
文献表明,许多因素可能使胸椎手术结果不利。对于年龄较大,术前病程较长和神经损害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
胸椎管狭窄症目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多种病理因素均可以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从而继发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并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
目前对于此病的易感人群的研究尚不充分。部分研究显示亚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存在遗传因素。中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存在性别差异。
胸椎管狭窄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狭窄逐渐加重时,可导致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
由于本疾病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尚无有效措施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个人应当警惕自身神经症状的出现,及时就医明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