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格检查
叩诊可发现心脏扩大、心脏听诊闻及反流性杂音等。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以增多或正常,一般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培养可以阳性,但阳性率不高。
3.心电图
有时心电图可显示心肌梗死和传导阻滞。
4.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发生肺梗死时,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梗死阴影。
(2)超声心动图: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检查以发现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脓肿、瓣周漏以及评价人工瓣膜的活动情况。
本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常与患者术后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相混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如持续发热、食欲缺乏,特别是心脏扩大、闻及反流性杂音或发生卒中,均应考虑心内膜炎。
2.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能提供部分间接证据,血培养阳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瓣周漏、赘生物等即可明确诊断。
1.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应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等相鉴别。
2.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则应详细询问病史,如皮肤疖肿、外科小手术及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1.药物治疗
一旦确诊或高度可疑病例应在正规采血后送培养,等待过程中即给予强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可按早期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常见病原体选用抗生素,或根据临床判断可能入侵的病原体种类选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剂量应足量、长疗程,维持长时间、高浓度才能使抗生素渗透入人工瓣膜赘生物内,达到杀菌目的。
2.手术治疗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行二次换瓣手术,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和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二次手术。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困难,病死率高。切除感染灶及再次行瓣膜置换加有效正规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疗效。合并心力衰竭、真菌感染、肾衰竭、高龄、感染性休克等可影响预后。
手术因素是主要病因,主要是手术造成瓣膜、心内膜受损,病原体易滞留、繁殖而感染,可累及机械瓣和生物瓣。
心血管手术及介入手术用品应灭菌,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