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造成腹腔内的肠系膜缺血的一种疾病,会引起肠壁营养障碍及运动障碍,其发病率低于其他血管疾病,但常缺乏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病死率极高。调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占整个肠缺血性疾病中的 5%~15%,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女的发病率相似。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会漏诊和误诊。根据有无诱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高凝状态、肝硬化、脾肿大、癌症、感染、创伤、近期手术及胰腺炎等。临床上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程 4 周以内的被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 周以上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患者诊断为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常不典型,可表现为腹痛、厌食、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经常无症状,有时有门脉高压的系列表现,例如消化道出血、腹水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继续蔓延、促进肠系膜上静脉再通、预防血栓复发。一经确诊,应开始全身抗凝治疗,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防止感染及血栓进一步形成,必要时需剖腹探查。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病死率极高。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肠坏死、肠穿孔、短肠综合征、肠管狭窄等。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易导致门脉高压症状,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比其他形式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恢复情况更好,但死亡率仍在 10% 到 20% 之间。对于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血栓复发的风险为 3%~40%,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30 天之内。而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血液

就医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常规检查不易明确诊断。多数患者在出现腹痛等腹膜炎表现甚至剖腹探查后才做出诊断,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剧烈腹痛,解痉或镇痛药物不能缓解。
  • 恶心、厌食、呕吐、腹泻。
  • 呕血、便血或黑便。
  • 停止排气排便。
  • 发热,腹肌紧张,以手按压和抬起时有疼痛。
  • 血压低,收缩压(高压)低于 90 mmHg。

建议就诊科室

  •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医生根据症状不易明确诊断,常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还需鉴别其他血管或非血管因素引起的肠缺血性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以下。

  • 血液学检查。往往可提示是否存在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 诊断性腹腔穿刺。若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坏死。
  • 腹部平片。诊断意义不大,主要用于排除腹部的其他疾病。
  • 超声。可用于筛查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但操作者的经验、病变血管的血流情况、扩张充气的肠管等都会影响诊断结果。
  • CT。对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评价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其发现和排除病变的能力高于 CT。
  • 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可作为 CT、MRI 的备选方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了多久?
  •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 症状以什么部位为主?
  •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 有没有恶心、厌食、呕吐、腹泻?
  • 有没有呕血、便血或黑便?
  • 有没有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 有没有发热、腹肌紧张?
  • 在服用哪些药?
  •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什么原因导致我的病情?
  •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日常

  •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治疗和恢复。
  • 采取健康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油腻食物。高脂饮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因素。
  • 戒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害,能促进血栓的形成。
  • 适当锻炼。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关注并发症。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介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造成腹腔内的肠系膜缺血的一种疾病,会引起肠壁营养障碍及运动障碍,其发病率低于其他血管疾病,但常缺乏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病死率极高。

  • 调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占整个肠缺血性疾病中的 5%~15%,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女的发病率相似。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会漏诊和误诊。
  • 根据有无诱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高凝状态、肝硬化、脾肿大、癌症、感染、创伤、近期手术及胰腺炎等。临床上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 病程 4 周以内的被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 周以上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患者诊断为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常不典型,可表现为腹痛、厌食、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经常无症状,有时有门脉高压的系列表现,例如消化道出血、腹水等。
  •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继续蔓延、促进肠系膜上静脉再通、预防血栓复发。一经确诊,应开始全身抗凝治疗,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防止感染及血栓进一步形成,必要时需剖腹探查。
  • 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病死率极高。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肠坏死、肠穿孔、短肠综合征、肠管狭窄等。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易导致门脉高压症状,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 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比其他形式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恢复情况更好,但死亡率仍在 10% 到 20% 之间。对于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血栓复发的风险为 3%~40%,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30 天之内。而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美国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早期治疗的原则是血栓再通,防止血栓进一步蔓延;远期治疗的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

保守治疗

  •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 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怀疑有肠坏死、肠道穿孔、休克时,使用抗生素。在保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症状变化,若无明显缓解或出现肠坏死表现,立即手术治疗。

抗凝治疗

确诊后,立即行抗凝治疗,其重要性在于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抗凝治疗开通血流的比例高达 80%,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预防因外伤、感染、胰腺炎等诱因作用下再次出现血栓,应进行抗凝治疗 3~6 个月。当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时,会考虑长期抗凝。

介入治疗

安全、微创,可快速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肠系膜静脉内血流。但提倡早期采用,一般用于发现较早、有明显症状但无明确肠坏死、穿孔及腹膜炎者。方法为采用各种路径取栓和溶栓,包括经颈内静脉穿刺肝内门体分流通路机械吸栓、取栓及溶栓,经皮肝穿刺机械取栓或溶栓,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导管溶栓术等。

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常会考虑剖腹探查。

  • 肠鸣音消失,24 小时血便超过 400 毫升;
  • 腹痛由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
  • 出现腹膜炎、腹水表现;
  • 排除其他感染后,持续高热,体温超过 38.5℃。

手术的原则是切除坏死肠管和重建肠道。但是对于如何确定切除肠段及系膜范围,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死亡率为 10%~23%。最常见的死因是败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此外还包括血栓复发、短肠综合征和肺栓塞。影响近期生存率的因素有 3 个:患者年龄、肠道缺血程度和抗凝时间。恢复情况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而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结局与潜在疾病(例如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有关。

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根据其有无诱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目前难以确定,而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通常都有基础疾病或是伴随疾病。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血流动力学异常。肝硬化或腹部肿块压迫等引起肠系膜上静脉充血和血液淤滞。
  • 前凝血状态。遗传性和获得性(后天性)血栓形成倾向(例如凝血酶原 G20210A 突变、骨髓增生性疾病)和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高凝状态(例如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 血管壁损伤。肝脾胃肠手术等操作中,可能会有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损伤

哪些人易患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腹部肿块(如肿瘤、假性囊肿)导致静脉压迫者。
  • 腹部炎症(如急性胰腺炎、憩室炎)患者。
  •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 JAK-2  V617F 突变)者。
  • 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硬化(门静脉压增高)者。
  • 本人或家族中有人患静脉血栓栓塞
  • 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如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者。
  • 炎症性肠病患者。
  • 肠系膜腺病/病毒感染(如流感)。
  • 具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因子 V Leiden 突变、凝血酶原 G20210A 突变、蛋白 S 缺乏、蛋白 C 缺乏、抗凝血酶 Ⅲ 缺乏、活化蛋白 C 抵抗和抗磷脂综合征者。
  • 经内镜硬化疗法者。
  • 经肥胖手术者。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常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不易明确诊断,易导致漏诊和误诊。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包括以下。

  • 腹痛。呈间断性或持续性腹部绞痛,部位常难以明确,且难以用解痉或镇痛药物缓解。
  • 恶心、呕吐。
  • 呕血、血便或黑便。大约 15% 的患者可出现,其中 50% 的患者粪便隐血阳性。
  • 发热和腹膜炎。表现为腹痛、腹壁肌肉紧张发硬、恶心呕吐等,为中晚期表现,提示有肠坏死可能。
  • 其他。晚期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大、恶心、呕吐)、贫血(面色苍白、乏力)、败血症(寒战、高热、皮疹)、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常无症状,但有时可有门脉高压的系列表现,例如腹水、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头晕、口渴、肢冷等)。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肠缺血坏死
  • 休克。细菌毒素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休克。
  • 短肠综合征。肠广泛坏死或者术中对肠管活性无法准确判断,广泛切除肠管。
  • 血栓再发。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的几率是 3%~40%,大部分发生在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后的 30 天。
  • 肠狭窄。患者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恢复后,小肠狭窄的发生可能是慢性期的并发症。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变累及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患者可有门脉高压的系列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从病因上无特殊预防措施,生活中可以从控制各种高危因素入手,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保持良好心态。
  • 健康饮食,忌食油腻食物。高脂饮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因素。
  • 减轻体重,调整血脂。
  • 戒烟。

美国日本医生

Troy Foster MD
经验:11-20年
John-Mina Ibrahim MD
经验:11-20年
Suzanne Palmieri DO
经验:11-20年
Michael Shoemaker MD
经验:11-20年
Sowmya Siragowni MD
经验:11-20年
Maria De Miguel MD
经验:11-20年
Haytham Kaafarani MD
经验:11-20年
Roberto Cardarelli DO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