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国外唇癌,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唇癌

唇癌

唇癌(carcinoma of the lip)主要为鳞癌,腺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 1/3 间的唇红缘部黏膜。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唇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约为口腔癌的 3 倍,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和口腔癌的比例为 1∶10至1∶20,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与种族、外界因素如吸烟、日光照射等有关。唇癌的临床表现有 3 种形态:外生型、溃疡型和疣状型。唇癌的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与诊断,且多数分化较好,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与放疗联合应用。预后取决于原发灶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报道 5 年治愈率在 80%~90% 以上。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长期户外工作者应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导致唇癌的因素

唇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烟酒刺激,或经常吃过热食物,唇白斑、唇乳头状疣、血管瘤等疾病可恶变,加之唇黏膜可能出现溃疡、炎症的长期不良刺激,均可使唇黏膜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化,从而引起癌变。

哪些人更容易患唇癌?

  • 长期户外工作者:农民、渔民以及长期暴晒于紫外线之下的工人。
  • 吸烟者,特别是吸烟斗或雪茄者更易发生。
  • 局部的热刺激、烫灼,如经常吃过热食物。
  • 有癌前病变史或癌前病损存在,包括白斑、乳头状瘤及盘状红斑狼疮。

唇癌症状

唇癌多发生在下唇的一侧,特别常见于中外 1/3 部,此处正是烟斗接触的部位。唇癌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一般 2 年左右。这与环境中致癌因素的慢性刺激,和其他癌前病变的慢性转化有关。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同时伴有增殖和溃疡,边缘外翻、高低不平。病损表面常出现血痂及炎性渗出,甚或继发感染。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黏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组织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

唇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唇癌的临床表现有 3 种形态:外生型、溃疡型和疣状型。

  • 外生型最常见,开始呈菜花状或乳头状,向深部浸润形成一个盘状硬结,肿瘤的表面有许多沟状裂隙,反复形成结痂,常伴发感染坏死,继发疼痛,并发出恶性臭味。
  • 溃疡型的病变多在增生型病变的基础上形成,黏膜表面溃疡凹陷,基底侵蚀,呈火山口状溃疡,边缘不整齐,质地坚硬。
  • 疣状型唇癌发病率较少,约占唇癌的 5%。肿瘤表面不规则,表现为黏膜上有界限清楚的细颗粒状突出物,仅在小的裂隙中发生溃疡样变,多限于表浅层,极少向深部浸润。

唇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多在 10%~20%。其转移率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

  • 下唇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晚,上唇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早。
  • 有学者报道:原发灶直径<1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2%,1~2cm者为7%,>2cm者为18%。
  • 唇癌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有关。I期几乎无淋巴结转移,II、III期淋巴结转移率为70%,左右,IV期则高达88.6%。
  • 下唇癌的长期发展可影响唇的闭合,患者常伴有涎液外溢。

唇癌预防

预防口腔癌及其复发的关键是防止口腔各种形式的损伤。

  • 尽量减少吸烟、不酗酒、不嚼槟榔。
  • 口腔有白斑者,要立即戒烟限酒,停止吸烟 2~3 周以后,唇部的白斑可以减轻甚至自行消退,极少会出现癌变。
  • 对于口唇血、脓干痂,有条件的使用过氧化氢与消毒药水浸软后去除。千万不能未经浸软硬性去除,以免加重出血,使病变加快向坏的方向转化。
  • 2 周以上不能愈合的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白斑、红斑,非炎症性并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口腔和颈部不明原因的麻木、疼痛、肿胀等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长期户外工作者,要注意防护,尤其夏季阳光充足时,同时要多喝水,以防嘴唇充血、水肿,继而产生糜烂、脓血痂等。
  • 注意膳食平衡,少吃肉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减轻口腔损伤后的组织充血或增生,防止口腔黏膜的病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长期户外工作者,尤其是农民、渔民,长期暴晒于紫外线之下的工人,以及长期吸烟者,有癌前病变史或癌前病损存在等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早期唇部出现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且按照普通慢性唇炎治疗无效,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果患者未引起重视,随病情发展,唇部可能会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此时病情发展已较为严重。应尽快前往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就医,预防病变进一步发展。

建议就诊科室

  •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唇癌?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查体和发病危险因素评估的结果,确诊唇癌并不难。必要时可行脱落细胞检查或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应排除以下疾病:

  • 慢性唇炎:唇黏膜和口角区均可发生,多表现为唇部干燥并伴有细小裂纹,亦可表现为唇部肿胀,黏膜表面溃烂、溃疡、渗出及出血,基底软,无硬结,病程持续数年不愈,无淋巴结转移。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难以治愈。
  • 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见于中年妇女,多发生于颜面部的皮肤和唇黏膜,下唇多见。表现为 1 个或多个肥厚的红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中央微凹、边缘突起的盘状病损,表面可有鳞屑,继发萎缩和糜烂时,则形成浅表性溃疡。
  • 必要时可行脱落细胞检查或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你的职业是什么?
  • 是否长期暴露在日光下或紫外线下?
  • 最初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是否吸烟?
  • 是否经常食用过烫食物?
  • 是否局部用过药?
  • 用药后唇部症状是否好转?
  • 有没有家属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什么原因导致唇癌?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日常

  • 长期户外工作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日光照射。
  • 戒烟。烟草中的多环芳烃类、冷凝物及活性氧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应戒除吸烟习惯。
  • 健康、均衡饮食。减少吃过热食物的次数,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减轻口腔损伤后的组织充血或增生,防止口腔黏膜的病变致癌。
  • 当唇部出现一些糜烂、渗出、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涂抹药物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快疾病进展速度。

唇癌介绍

唇癌(carcinoma of the lip)主要为鳞癌,腺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 1/3 间的唇红缘部黏膜[1]。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 唇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约为口腔癌的 3 倍,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和口腔癌的比例为 1∶10至1∶20,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发病率高。
  • 与种族、外界因素如吸烟、日光照射等有关。
  • 唇癌的临床表现有 3 种形态:外生型、溃疡型和疣状型。
  • 唇癌的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与诊断,且多数分化较好,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与放疗联合应用。
  • 预后取决于原发灶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报道 5 年治愈率在 80%~90% 以上。
  • 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长期户外工作者应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美国唇癌治疗

唇癌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与诊断,且多数分化较好,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上用手术、放疗、化疗、冷冻、激光、PDT(光动力疗法)或综合疗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与放疗联合应用的综合疗法。

原发灶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时把安全缘定在 0.5 cm 处,用电刀切除,术中配合创缘病理检查,尽可能保留唇部的解剖标志(人中、唇珠、口角等),以利于修复,并依据唇缺损范围行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修复或游离皮瓣修复等[2][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唇癌的效果较好,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亦可作为治疗措施单独应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作为姑息治疗措施。

化学药物治疗

平阳霉素为首选,多作为术前诱导化疗,以减少正常组织的缺损范围,便于修复。

淋巴结的处理

原则上 Ⅰ、Ⅱ 期的唇癌不做颈淋巴结清扫。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是:晚期病例、复发病例和临床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者。

术式多采用治疗性淋巴结清扫术或肩胛舌骨上淋巴组织清扫术;伴有腮腺内淋巴结转移者,应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唇癌预后取决于原发灶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 5 年治愈率在 80%~90%。

美国日本医生

Ricky Clay MD
经验:6-10年
Nathan Formaini DO
经验:6-10年
Sergio Murillo MD
经验:6-10年
Heather Benjamin MD
经验:11-20年
Suzanne Reitz MD
经验:11-20年
Heather Miske DO
经验:11-20年
Bert Hepner DO
经验:11-20年
Steven Paterno MD
经验:11-20年
Aliana Abascal MD
经验:3-5年
Wali Abawi DO
经验: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