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病在婴儿期往往表现为反复感染及血液学异常的临床表现,因此,常被家长认为是小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所致,从而耽误了最佳诊治时机,有些患者甚至被误诊长达数年。因此,及时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幼年时反复感染、血液系统异常和慢性腹泻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血清 IgG 和 IgA 浓度降低,血清 IgM 浓度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医生还会关注具有一个或多个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表型或诊断的母系相关男性的家族史[1][2]。
日常生活中应预防机会性感染,减少感染途径。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9]:
小儿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是一种异常的 T 细胞和 B 细胞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特征在于血清 IgG 和 IgA 浓度降低,血清 IgM 浓度正常或升高,以及免疫球蛋白类转换重组缺陷[1]。
目前,本病唯一的治愈性手段就是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而预防机会性感染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提高患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7]。
目前,可用于本病的唯一治愈性手段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CT),理想的治疗时机是在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和器官损伤前。目前,本病接受同种异体 HCT 的长期存活率为 70%~75%[8]。
未进行成功异体基因骨髓移植的男性患儿,中位生存期不到 25 年[7]。婴儿期肺孢子虫肺炎、肝脏疾病以及青春期或青年期的肝脏和胃肠道癌,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儿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是由 CD40 配体(CD40LG)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其特征在于血清 IgM 正常或升高,IgG 和 IgA 水平降低,以及 T 细胞功能缺陷[1][2]。
1991 年,专家使用单克隆技术首次发现,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是由于 CD40LG 基因突变改变了 CD40LG 蛋白的晶体结构,T 细胞不能表达 CD40LG,从而不能与 CD40 分子结合,导致 T 细胞依赖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障碍,继而引起罕见且严重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出生于先前就有人患有本病的家庭的患者,平均诊断年龄显然更早。然而,只有 1/3 的患者出生在先前就有人患有本病的家庭,这是因为往往只有存在明显家族病史,才会较容易被诊断出来。临床症状发展研究证明,超过一半的患者在 1 岁时即可出现免疫缺陷症状[6]。
小儿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通常在婴儿期就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机会性感染以及复发或持续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症也在本病中很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性疾病,如硬化性胆管炎也时有发生。显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通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结果。
常见症状包括:
胃肠道肿瘤、肝脏疾病(包括原发性肝硬化和癌症)是青少年和青年 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患者常见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1]。
常见并发症包括[3][4][5][6]:
本病主要是预防各种机会性感染,尽可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具体预防方法如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