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病情轻者,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无症状;病情严重者,主要器官发生损伤,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积极就医。
一般而言,反应性本病患者,应该就医接受正规诊治,主要是去除病因或治疗原发病,即可恢复;非反应性本病患者,一旦出现重要器官受损的表现时,更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有无脏器损伤)、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确诊。同时,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先明确是否为反应性增多,再考虑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增多,后者的嗜酸性粒细胞>1.5×109/L,持续 6 个月以上[1]。
常见的相关检查如下:
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应积极寻找生活中可能引起过敏的因素或潜在的基础疾病。HES 和 CEL 为肿瘤性疾病,难以治愈,要控制病情稳定,治疗过程较漫长。因此,定期监测疾病指标,并根据疾病状态,进行巩固维持治疗很重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不是某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多种临床表现。该综合征包括了急性、慢性、良性或恶性疾病。
对于反应性或继发性该病患者,需去除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不需要特殊治疗;而针对原发性患者的治疗,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其目的是控制器官损害程度,如果无器官损害,以密切观察为主。但对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过高又暂无器官损害者,也要考虑治疗。
多数本病患者为反应性,可积极寻找病因,去除病因后,病情即可获得控制。如果 HES 和 CEL 患者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多而复杂,根据其临床特征、染色体基因检查以及个体化治疗原则,可归纳为反应性、继发性和原发(克隆)性 3 类。
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病因较简单,易查找;继发性增多者,包括良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血液病,以治疗继发性疾病为主;原发性或克隆性增多者,应完善染色体与基因检查,以便进行靶向治疗。
根据其是否有特异基因异常分为以下两种:
本病病情轻时,没有症状,仅体检或查血常规检查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有器官受损时,才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要尽可能避免致敏原暴露。早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器官发生损害时,及时控制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