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初期常无症状,如未治疗会进行性加重,出现牙痛、肿胀、口腔异味等症状,持续加重会导致牙髄坏死,还可能出现根周脓肿甚至更严重的感染。
龋病初期通常不会表现有症状,当出现龋洞或感染时,可能有以下症状:
牙齿包括三层,由外至内依次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一旦牙釉质形成龋洞,牙菌斑和细菌就会到达质地较牙釉质松软的牙本质,此时牙齿龋坏的速度会加快。
如果不进行治疗,细菌会进入牙髓,其中包含神经和血管,引发牙髓炎,通常会出现牙痛。 当牙髓出现脓肿时,细菌会感染牙槽骨。
如果持续得不到治疗,龋洞会不断增大并导致牙齿脫落。
患者可能会由于龋病过于常见而并不重视。但是,龋病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即使是在恒牙还未萌出的儿童中也可能发生。龋病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
龋病严重时,会导致以下:
婴幼儿、儿童和成人均需预防龋病。要养成良好的牙齿卫生和饮食习惯,定期到口腔医院接受口腔健康检查以尽早发现龋病。
对于儿童,应规律带其到口腔医院就诊进行口腔检查,及早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龋病:
医生通常会通过口腔检查和 X 线片诊断龋病。
即使感觉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良好,也要定期到口腔医院就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清洁。在儿童萌出第一颗牙后的 6 个月内就应当到口腔医院就诊,最迟不要超过 1 岁。18 岁以下应至少每年进行 1 次口腔健康检查,成人应至少每 2 年检查 1 次。定期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可能无法意识到正在形成龋病,定期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龋病,预防病变进一步发展。
如果出现牙痛或者牙周疼痛,应尽快到口腔医院就诊。
有时疼痛只是短暂出现便消失,但龋病仍会继续发展。即使疼痛消失也应尽快就诊。
医生会询问既往曾发生过哪些口腔问题、接受过什么治疗,使用口腔探针和小镜子进行口腔检查。通常医生还会建议拍摄牙齿 X 线片,以明确是否存在仅凭肉眼不能发现的龋病。
龋病 (caries,cavities) 俗称龋齿、蛀牙、虫牙,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的破坏。龋病可发生于一颗或多颗牙,乳牙、恒牙以及正在生长中的年轻恒牙都可能发生龋病,如果未治疗,病变会持续向深层发展,引起疼痛、感染和牙髄坏死。
乳牙、年轻恒牙和恒牙发生龋病均需治疗。即使经过治疗,同一颗牙齿或其他牙齿也可能会再次患病。
对龋病的治疗,并不是单纯的填充,而是要综合考虑。龋病患者常存在其他口腔卫生或口腔保健方面的问题,医生会通过治疗阻止病变发展、防止对牙髓的损害、恢复牙齿外观和功能。
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口腔健康情况,指出患者口腔保健中的问题,指导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具备正确的口腔医院就诊态度和主动预防的意识。
龋病应尽早发现并治疗,治疗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在初期还未出现龋洞时,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氟化物阻止龋病发生,这也是对患者规律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提醒。
当龋坏已经穿透牙釉质时,可能需要以下方法治疗:
乳牙龋病及其并发症不但会影响乳牙的健康与功能,还会影响恒牙的萌出、牙列的发育,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发育。因此,对乳牙龋病更应当重视和及时治疗。
治疗乳牙龋病的目的主要是:
乳牙龋病的治疗方法包括:
详细内容请参见“儿童龋病”。
年轻恒牙的龋坏进展快,易形成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在乳牙与恒牙同时存在的这一时期,预防龋病或阻止龋病进展,保护牙髓使牙根发育完成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进行修复治疗。
龋病的发生主要与口腔中的细菌和饮食有关。细菌以食物中的糖分为食并产酸,从而破坏牙齿。
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可以导致龋病。龋病可发生于一颗或多颗牙,乳牙、恒牙以及正在生长中的年轻恒牙(指已经萌出但尚未达到咬合面、形态和结构未成熟的恒牙)都可能发生。牙齿和牙龈表面常会形成被称为牙菌斑的黏性物质,其中含有细菌。牙菌斑中的细菌以食物中糖分为食并产酸。在人进食后,细菌产生的酸会侵蚀牙齿长达 20 分钟甚至更久。
随时间累积,细菌产生的酸便会破坏牙釉质,形成龋病。牙齿被龋坏的程度越深,龋病就越严重。
容易患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正在生长牙齿的儿童,其新牙中的矿物质形成尚不充分,因此较成人更易患龋病。
婴儿也会有患龋病的风险。对于含奶瓶入睡的婴儿,奶、婴儿食品或果汁中的糖可能会使其患奶瓶龋 (bottle mouth-tooth decay)。婴儿出生时口腔并无可导致龋病的细菌,会通过与成人共用餐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