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营养不良,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各种原因引起的能量或蛋白质缺乏,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一种状态,称之为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营养不良常伴各种器官功能紊乱和其他营养素缺乏。常见病因包括营养摄入不足、进食受限、存在高代谢状态(如创伤、手术、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长期腹泻)等。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水肿、贫血等,还可出现无力、低血糖、皮肤干燥、毛发脱落、肝脏大等表现。任何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持续不改善,均应及时就医。医生将进行营养状态评定,常用检查方法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液学检查测定内脏蛋白、体质分析等。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针对原发病进行的治疗,如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手术或者放疗、化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充分休息、规律饮食、合理用药。此外,可定期测体重、皮下脂肪厚度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营养不良预防

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地预防营养不良发生:

  •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 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挑食、偏食,选用高蛋白(如鸡蛋、豆浆、牛奶等)、高能量、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新鲜水果、蔬菜)饮食。平时可吃一些开胃的药物,如各种消化酶、维生素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 合理用药: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营养不良。
  • 观察病情:患者及家属可定期测体重、以及皮下脂肪厚度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 防治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及餐具的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消化道感染等。

就医

何时就医

出现下列情况应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 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贫血等营养不良症状持续不改善。
  • 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如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创伤等。

就诊科室

  • 普外科
  • 营养科

就医前准备

由于可能导致发生的疾病较多,医生为尽快确诊,可能询问以下问题:

  • 最近是否出现体重减轻、消瘦、水肿等症状?
  • 多长时间了?逐渐加重还是减轻了?
  • 饮食习惯怎么样?吃饭正常吗?
  • 之前患有慢性疾病吗,比如恶性肿瘤、结核、肠道系统疾病等?
  • 有无做过检查?检查报告可否提供一下?
  • 是否经过治疗?治疗方案是什么?效果怎么样?

常用检查

常用营养状态评定方法包括主观与客观两部分。具体如下:

主观评定

医生将通过患者的既往病史、主诉等资料判断体重、饮食、胃肠道吸收功能变化等身体情况。

客观评定

  • 静态营养评定:人体测量性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周径及白蛋白等。如脂肪常通过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来评估,医生会让患者采用站立姿势,右臂自然下垂,两指紧捏右上臂中点后侧皮肤与皮下脂肪向外拉,使脂肪与肌肉分开,以卡尺测量皮褶的厚度。
  • 动态营养测定:包括内脏蛋白、氮平衡、3-甲基组氨酸、能量测定及体质分析等。内脏蛋白是主要的营养评价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通过血液学检测即可,方便快捷。
  • 体质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对人体各组成,如肌肉、脂肪、水分等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计算机分析各组成比例,以完成对受试者营养状态评价的方法,帮助医生了解受测者的机体组成与营养状态,以便制定营养支持治疗的计划。

营养不良介绍

各种原因引起的能量或蛋白质缺乏,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一种状态,称之为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营养不良常伴各种器官功能紊乱和其他营养素缺乏。

  • 常见病因包括营养摄入不足、进食受限、存在高代谢状态(如创伤、手术、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长期腹泻)等。
  • 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水肿、贫血等,还可出现无力、低血糖、皮肤干燥、毛发脱落、肝脏大等表现。
  • 任何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持续不改善,均应及时就医。医生将进行营养状态评定,常用检查方法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液学检查测定内脏蛋白、体质分析等。
  • 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针对原发病进行的治疗,如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手术或者放疗、化疗。
  •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充分休息、规律饮食、合理用药。此外,可定期测体重、皮下脂肪厚度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美国营养不良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由于病情各异,患者需要的营养物质量有所不同,需要提供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对因治疗。具体如下:

一般治疗

补充营养,调节饮食,可以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浆、牛奶等;使用促进消化及改善代谢功能的药物,如复方消化酶、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等。

对症支持治疗

  • 肠内营养:如肠道有功能,首选肠内营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选择经口、鼻胃(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途径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或其分解产物,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的混合营养粉/溶液制剂。
  • 肠外营养:将机体每天合成和修复组织必须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和速度以静脉为途径直接输入体内。包括外周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途径。
  • 对于某些疾病,如肠外瘘、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患者、消耗性疾病等,营养支持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病因治疗

  • 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医生会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选择治疗方案。
  • 消化系统疾患:支持补充营养素;对于感染性病因引起的需应用抗生素、肠道益生菌等;慢性自身免疫性肠病等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精神疾患:如厌食症、抑郁症等,需要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逐渐纠正体重、躯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和进食障碍的行为。

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

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为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精神状态等。具体如下:

  • 营养摄入不足:长期饮食不当,营养素补充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如偏食、挑食等。
  • 进食受限: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如口腔、咽喉部或食管炎症、肿瘤等因素导致经口无法进食;厌食症、抑郁症引起机体食欲减退、摄食减少;消化道疾病,如胃肠道术后、幽门梗阻、食管癌、肠梗阻等。
  • 高代谢状态:在创伤、感染、大手术等应激情况下,机体分解代谢水平高于正常及合成代谢时的水平,可造成营养不良。
  • 消化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肠道瘘、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可因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
  •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长期腹泻、消化不良等。
  •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大量药物,药物副作用可导致食欲下降,影响进食量。
  •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心理状态对摄食产生影响,如焦虑和抑郁、老年痴呆等。
  • 其他因素:如短肠综合征、放化疗期间、慢性肠炎等。

发生机制

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受限、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或消化吸收障碍,均可导致体内糖类、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使机体分解代谢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合成代谢时的水平,进而发生营养不良。

高危人群

存在以下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处于进食量减少,常处于多病共存、服用多种药物的状态,营养情况易受影响。
  • 外科危重症:如严重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等。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以及机体恢复,易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如不积极采取措施,往往临床预后不佳。
  • 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瘘、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可因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
  • 精神疾患:如厌食症、抑郁症引起机体食欲减退、摄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