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血病属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大多起病急骤,有明显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只有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
保持良好心态,与家人良好沟通,达成一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在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和出血。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红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种。白血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组织恶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某一单株细胞的恶性变,导致某一系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异常增殖,干扰和抑制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并侵犯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产生贫血、发热、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周围血中也有白细胞量和质的改变。
总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以及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以期获得完全缓解。
对于高危的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者可以治愈此疾病,然而移植有风险,也有复发的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对化疗效果好、不复发者,可以获得较长生存;早期复发者,或存在不良预后因素者,有条件者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会增加患者治愈的机会。
红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自身获得性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病毒感染等。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获得性的基因突变,突变的种类很多,有些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则是协同、加重疾病形成的因素,有些则具有预后提示意义。
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 7‰,同卵双生患白血病的几率较其他人群高 3 倍,先天性疾病如 Fanconi(范可尼综合征)贫血、Downs(唐氏)综合征、Bloom 综合征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γ 射线、X 射线等电离辐射均可导致白血病。接受 X 线诊断、原子弹爆炸的人群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发病率的高低亦和放射剂量、时间和年龄相关。
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染发、吸烟亦可能与白血病发病相关。
病毒等生物因素,如 EB 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发红白血病的因素之一。
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可发展成红白血病,其他肿瘤接受放、化疗后,也容易出现继发性白血病。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白血病,白血病各个类型都可能出现,红白血病只是其中一种。
病情较轻时,甚至可以没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白血病细胞无控性增殖,可导致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以及侵犯、累及髓外组织器官。
红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急性白血病一般起病急骤,但老年患者、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以及部分红白血病的患者起病可以相对较缓。起病慢者常以贫血为主,进行性加重。多有疲乏、不适和食欲缺乏等非特异症状,患者甚至不去就诊。起病急骤者可以感染、出血、甚至休克、脏器衰竭起病。患者往往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起病时多有感染,感染部位多样,以口腔、牙龈、鼻咽、肺、消化道、肛门及泌尿道等开放部位为主,可迅速发展为菌血症或血流感染。以细菌感染最为多见,也可见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多见;还可见单纯或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 EB 病毒等感染。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少见的感染。
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出血,如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及口腔血疱等;也可见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眼底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严重时威胁生命。
患者可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表现,如苍白、头晕、疲乏、耳鸣、心悸、胸闷、消化不良等表现,严重时可见双下肢水肿。
肝、脾肿大见于部分患者。一般为轻、中度,脾肿大显著(超过肋下 5 cm)的患者需考虑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有患者以骨痛、皮肤肿块、牙龈肿胀、胸痛,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如抽搐、视物不清、截瘫等为首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