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腹膜后脓肿,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腹膜后脓肿

腹膜后脓肿

腹膜后脓肿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炎性疾病和外伤,少数与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因素有关;由于位置较深,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腹膜后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患有腹膜后脏器病变、脊髓炎、肋骨炎、盆腔腹膜后腔感染、腹膜后脏器外伤、胆道手术后等,是腹膜后脓肿的危险因素。腹膜后脓肿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肾旁前间隙脓肿、肾周脓肿和肾旁后间隙脓肿。腹膜后脓肿形成后,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全身症状重,腹部体征不明显;全身症状常表现为怕冷、高热,脉搏加快,逐渐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呕吐、腰背部剧痛、腹部肿块、尿急、尿频等。腹膜后脓肿多采用脓肿切开低位引流,引流的同时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且在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腹膜后脓肿较少见,由于腹膜后间隙部位深在、腔隙大、组织疏松,一旦发生感染病灶容易向潜在间隙蔓延扩散,可破溃于胸腔、腹腔、臀部或股部,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致患者死亡。腹膜后脓肿较少见,发病部位隐匿,早期容易漏诊,一旦发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良好。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发热、怕冷;
  • 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 腹部肿块;
  • 消瘦,脸色苍白;
  • 尿频、尿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 普外科
  • 肝胆胰外科
  • 泌尿外科
  • 胃肠外科
  •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膜后脓肿?

对于来就诊的患有腹膜后脓肿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结果;进一步通过诊断性穿刺给予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平卧位,解开衣服,医生会看患者的腹部,看有没有隆起,看腰背部以及腹部的皮肤有没有水肿,初步判断腹腔内有没有脓肿包块形成;接着医生会让患者去枕平卧,两腿屈曲,触诊判断腹壁的紧张度,看有没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判断疼痛的部位,接着会让患者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俯卧位,看左右腰部及腰背部有没有压痛及叩击痛,看一下腰大肌会不会很紧张、紧绷等体征,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主要观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是否增高,作用是判断是否感染。
    • 尿常规:主要尿液中是否出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作用是判断脓肿是否侵及泌尿系统。
    • 细菌学培养:包括血培养和诊断性穿刺后的脓液培养,作用是判断为哪种细菌感染。
  • X 线检查:
    • 腹部平片:该检查快速、无创伤,费用低,但有射线;可以根据腰大肌、脊柱及肾脏轮廓来初步判断有无脓肿形成。
    • 胸片:可以根据有没有液平面、肋膈角情况来判断有无胸腔积液,进而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 钡餐检查:也称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检查时间较长,无创伤,费用不高,有辐射,主要用于显示腹腔内脏器有无移位,通过钡剂有无外渗来判断消化道有没有穿孔,从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患者行该检查前一日开始即半流质饮食,检查前不要服用含金属类的药物,比如钙片,检查当天最好穿没有纽扣的衣服。
    • 静脉尿路造影(IVU):价格低廉、有创、有辐射,可观察肾脏的位置及输尿管受压情况,判断疾病程度。
  • B 超检查:无创伤、无辐射、费用低,能显腹膜后脓肿的大小及范围,并且能引导穿刺引流。
  • CT:该检查快速、无创伤,费用较低,但有射线;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及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和定位具有极大帮助,尤其对多发性脓肿的诊断、再次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范围的确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本病诊断及随访的主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年龄多大了?哪里不舒服?症状出现多久了?
  • 以前有得过什么疾病?有没有外伤过?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 最近两三个月有没有感觉人容易累?体重有没有减轻?
  • 肚子哪个地方痛?什么时候开始痛的?
  • 小便怎么样?大概多久上一次?大便怎么样?频率大概是多少?
  • 平常吃饭怎么样?最近几个月人体重有没有减轻?人会感到没有力气吗?
  • 有没有胸痛?或者呼吸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这种情况严重吗?为什么我会出现这种情况?
  • 这个需要手术吗?
  • 这个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 如果我不手术,吃药能好吗?
  • 手术能彻底治愈吗?以后会复发吗?
  • 那如果手术,我要多久才能好?
  • 治疗期间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药忌口的?

日常

腹膜后脓肿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开引流和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很关键,手术前后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调整食谱,合理膳食,注意伤口的护理,遵循医嘱,及时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采取半坐位。
    •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卫生,及时消毒、清洁、更换,防止感染。
    • 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移位、扭曲。
    • 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情况,避免受压、扭曲、打折、移位和脱出,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的血性液体,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 药物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抗生素药物经静脉途径给药,当体温以及抽血检查白细胞正常时,可咨询医生后停药。
    • 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应注意保温,温度应保持 38.0℃左右,每 6~8 小时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1 次。
    • 若服用药物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时,可以在晚间口服奥美啦唑片消除不良反应。
  • 饮食管理:
    • 术前、术后均应禁食水、胃肠解压、补液和营养支持。
    • 等全身症状改善后尽早恢复饮食,开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过度至低脂饮食。
    • 少食多餐、低盐清淡饮食、多食青菜水果,同时可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和富含自然维生素的谷类。
    • 忌食生姜、大蒜、忌食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等食品,如鸡蛋的蛋黄、肥肉及油炸等食品。
    • 戒烟、戒酒。
  • 用药期间多卧床充分休息,每天至少休息 8 个小时左右,可听舒缓的音乐放松精神和身体。
  • 运动管理:待全身症状(即发热、乏力、怕冷等)及腹痛腹胀症状改善后,患者可在 1~7 天后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 术后复查:请遵医嘱或定期(术后 1、3、6 个月)到医院复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及 X 线、腹部 B 超、CT 等检查项目,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发烧、怕冷、腹痛、腹胀、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腹膜后脓肿介绍

  • 腹膜后脓肿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炎性疾病和外伤,少数与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因素有关;由于位置较深,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
  • 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 腹膜后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患有腹膜后脏器病变、脊髓炎、肋骨炎、盆腔腹膜后腔感染、腹膜后脏器外伤、胆道手术后等,是腹膜后脓肿的危险因素。
  • 腹膜后脓肿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肾旁前间隙脓肿、肾周脓肿和肾旁后间隙脓肿。
  • 腹膜后脓肿形成后,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全身症状重,腹部体征不明显;全身症状常表现为怕冷、高热,脉搏加快,逐渐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呕吐、腰背部剧痛、腹部肿块、尿急、尿频等。
  • 腹膜后脓肿多采用脓肿切开低位引流,引流的同时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且在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
  • 腹膜后脓肿较少见,由于腹膜后间隙部位深在、腔隙大、组织疏松,一旦发生感染病灶容易向潜在间隙蔓延扩散,可破溃于胸腔、腹腔、臀部或股部,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致患者死亡。
  • 腹膜后脓肿较少见,发病部位隐匿,早期容易漏诊,一旦发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良好。

美国腹膜后脓肿治疗

腹膜后脓肿多采用脓肿切开低位引流,引流的同时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且在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作用是抗感染。引流前就应开始使用,早期医生会根据经验用药,采用广谱抗生素;后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再选择敏感的药物。

  • 广谱抗菌药:如氨基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或第 2、3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两者效用相似,但前者更便宜。

手术治疗

根据脓肿形成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引流手术方式,作用是引流脓肿、减轻症状。

  • 经腹引流:传统的经腹途径引流适用于腹部手术后的病例,如阑尾炎、十二指肠或结肠损伤穿孔引起的腹膜后脓肿,可经腹行消化道穿孔引流或造瘘手术,并同时行脓肿引流,一般行多管引流。
  • 经后腰部腹膜后途径引流:该引流方式污染小、患者恢复快、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适用于脓肿未破入腹腔者。
  •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后腰入路穿刺置管引流:在局麻下施行,创伤小、失血量少、B 超引导下经后腰入路穿刺置管引流可床边进行;使用于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引流的患者,可首先选择穿刺置管引流。

其他治疗方法

  • 原发疾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作用是避免腹膜后脓肿复发。
  • 营养支持治疗:因腹膜后感染可引起肠麻痹,致使肠功能障碍,影响进食,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作用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促进组织愈合、控制和使感染局限。肠功能障碍恢复前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感染控制、肠功能障碍恢复后过渡至肠内营养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疾病发展和转归

  • 患有腹膜后脓肿者,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会导致脓肿反复发作,并向腹膜后潜在间隙扩散,可破溃于胸腔、腹腔、纵隔、前腹壁、腰大肌、臀部或股部,严重者出现脓胸,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等,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继而引起死亡。
  • 患有腹膜后脓肿者,经过正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及时手术引流并且辅以抗生素综合治疗后,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并提高免疫力,预后效果良好。

导致腹膜后脓肿的因素

腹膜后脓肿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多继发于炎性疾病和外伤,少数与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因素有关。

腹膜后脓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腹膜后脓肿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

哪些人容易患腹膜后脓肿?

  • 患有腹膜后脏器炎性疾病的人群,例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穿孔、克罗恩病、腹膜后阑尾炎穿孔、肾脏疾病、胆管穿孔等;
  • 有腹膜后脏器外伤史的人群,例如十二指肠、结肠、肾脏等损伤者;
  • 易发生血源性感染的人群,例如患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免疫功能受损者;
  • 有胆道切开取石手术史的人群。

腹膜后脓肿症状

腹膜后脓肿形成后,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全身症状比较明显,最开始表现为怕冷、高热,脉搏加快,逐渐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腰背部剧痛、腹部肿块等。

腹膜后脓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膜后脓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 全身症状:
    • 最主要为发热、怕冷;
    • 脉搏速率增快,舌苔增厚;
    • 全身无力、盗汗(睡觉出汗)、神经衰弱、脸色苍白;
    • 食欲不振、消瘦等。
  • 局部症状:
    • 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疼痛部位常常位于两侧腰部、或腰背部;
    • 有时可引起腰背部剧痛;
    • 脓肿较大时形成腹部肿块;
    • 脓肿刺激后引起腹泻、呕吐;
    • 尿急、尿频;
    • 严重时可出现胸腹腔积液,出现咳嗽、胸痛等。

腹膜后脓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当腹膜后脓肿形成后,未及时治疗或引流时,当脓肿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

  • 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脓肿侵及肾脏、输尿管或膀胱时可出现尿急、尿频等泌尿系感染症状。
  • 腹腔脏器和组织的弥漫性感染:脓肿可破溃于胸腔、腹腔、纵隔、前腹壁、腰大肌、臀部或股部等部位,引起脓胸、腹膜炎等化脓性病变。
  • 消化道出血或肠瘘:脓肿破溃后致腹膜后弥漫性病变,内含有大量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和细菌毒素,可导致常致胃肠道出血和肠瘘等,出现相应的症状。
  • 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肿形成后,大量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和细菌毒素,可引发机体弥漫性凝血、出血、肾功能衰竭甚至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腹膜后脓肿预防

由于腹膜后脓肿比较少见,且发病隐匿,并发症多,且早期容易漏诊,因此有针对性地预防或阻断腹膜后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可使该病的发生率下降,目前认为较有效的措施有:

  • 患有腹膜后脏器炎症的人,比如阑尾炎、胰腺炎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避免术后感染;一旦出现发热、怕冷、乏力、腹痛、腹胀者,应及时就诊,以防止耽误病情。
  • 腹膜后脏器外伤者,应及时诊治,避免形成腹膜后血肿引起感染,并且应实时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情况,如果有发现升高,及时行血培养,并选用有效抗生素。
  • 如果有行腹膜后手术的人,术后应采取半坐位,术后在腹膜后间隙放置引流管可以有效防止继发性感染在腹膜后间隙扩散。
  • 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免疫缺损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应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以预防腹膜后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