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病理学类型、侵及范围等,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强调个体化治疗。
支气管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40 岁以上的吸烟者,当出现持续 2 周以上的刺激性呛咳,且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咯血、声嘶、反复同一部位的肺炎或一段时间内体重持续性下降时,应尽早就医[2]。
早诊早治是应对支气管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1]。
为达到精确医疗目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分期、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决定,非小细胞肺癌可为局限性,外科手术或放疗可根治,但对化疗的反应较小细胞肺癌差。通常小细胞肺癌发现时已转移,难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主要依赖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1]。
是早期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性与姑息性手术(属解除症状而非根治性手术,能解除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以期达到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Ⅰ、Ⅱ 期和部分经过选择 ⅢA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手术病理决定是否需要给予辅助化疗或辅助靶向治疗,以减少复发几率。
是肺癌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对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对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仅用于对症治疗,属于姑息治疗方法。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小细胞癌对放射疗法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对于肺部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考虑病人的疾病分期、体力状况等,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辅助化疗目的为清除循环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晚期化疗的目的为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顺铂,卡铂)、吉西他滨、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长春瑞滨等。目前一线化疗推荐含铂的两药联合方案。
靶向治疗适用于 EGFR 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类药物包括一代 EGFR 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二代奥西替尼;三代安罗替尼。另外,抗肿瘤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也获批应用于 EGFR 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晚期一线治疗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帕博丽珠单抗)已经获批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于 EGFR 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二线治疗。
包括射频消融。
支气管恶性肿瘤的预后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支气管恶性肿瘤的预后差。确诊时病变局限的患者,5 年生存率可达 50%。
支气管恶性肿瘤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长期大量吸烟是支气管恶性肿瘤的最重要风险因素[1]。
吸烟、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石棉、砷、铬等)以及暴露于环境污染中、某些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支气管恶性肿瘤。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更易患支气管恶性肿瘤:
支气管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刺激性呛咳为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