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阴囊癌,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阴囊癌

阴囊癌

阴囊癌是发生于男性阴囊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paget 病(又叫炎性癌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三种,前两者较为多见。此外,阴囊癌大多数是经淋巴途径转移。阴囊癌多见于 50~70 岁人群,35 岁以上阴囊癌的发病率约为 0.2/10 万~0.3/10 万人,但 60 年代后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阴囊癌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阴囊癌主要与燃煤烟灰、煤焦油、页岩润滑油、切削油、沥育、松脂、石油、酚油等长期接触有关。阴囊恶性肿瘤目前仍延用 Ray 分期,依据临床和术后病理分 4 期: A1 期:病变局限在阴囊;A2 期:病变累及邻近器官如阴茎、精索、睾丸,但无其他转移;B 期:可切除的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C 期: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无法切除;D 期:有超出髂腹股沟的远处转移,如肺、主动脉旁淋巴结等。阴囊癌早期症状极易误诊为良性皮肤疾病,若皮肤科常规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阴囊恶性肿瘤。早期为无痛性阴囊肿物,为疣状或丘疹样隆起,单个或者多个。随之增大成肿块,质硬,突出于阴囊表面,中央可凹陷,形成溃疡伴出血、坏死,分泌脓性液体。严重者肿瘤向腹股沟等淋巴结转移,晚期肿物可侵及阴茎、阴囊内容物,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血行转移等。手术是阴囊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基底 2 厘米的阴囊皮肤整块切除。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视情况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辅以放、化疗,但 paget 病对放、化疗不敏感。由于病例少见,缺乏大宗病例随访资料,小样本资料显示:A 期 5 年存活率约  50%~70%,B 期以上< 30%。本病预防在于局部保持清洁,避免致癌物质的侵害,可避免或减少阴囊癌的发生。
男性器

就医

阴囊癌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早期常见无痛性阴囊肿物,早期发现、就诊,医生会进行彩超、影像学、病理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燃煤烟灰、煤焦油、页岩润滑油、切削油、沥育、松脂、石油、酚油等长期接触史,还伴有阴囊壁结节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 泌尿外科
  •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阴囊癌?

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查体和泌尿系统检查等结果,再结合彩超、CT 等相关辅助检查,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原发性肿瘤性疾病的转移,进行最终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年龄多大?
  • 是否有职业暴露史?
  • 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 症状是否自行用过药?
  • 是否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什么原因导致阴囊癌?
  •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日常

由于从接触致癌物质到患癌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因此阴囊癌的发生,常常需要较长时间,从而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工作前的自我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戴防护手套,防尘防毒口罩,带帽垂的防护帽等;
  • 工作中的自我防护:及时监测工作环境可能致癌物的浓度,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如果接触后,应该及时清洁,最大限度地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
  • 工作后的自我防护:工作后,及时有效的进行自身及衣物的清洁;
  • 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健康,合理安排作息,同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阴囊癌介绍

  • 阴囊癌是发生于男性阴囊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paget 病(又叫炎性癌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三种,前两者较为多见。此外,阴囊癌大多数是经淋巴途径转移。
  • 阴囊癌多见于 50~70 岁人群,35 岁以上阴囊癌的发病率约为 0.2/10 万~0.3/10 万人,但 60 年代后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阴囊癌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
  • 阴囊癌主要与燃煤烟灰、煤焦油、页岩润滑油、切削油、沥育、松脂、石油、酚油等长期接触有关。
  • 阴囊恶性肿瘤目前仍延用 Ray 分期,依据临床和术后病理分 4 期:
    • A1 期:病变局限在阴囊;
    • A2 期:病变累及邻近器官如阴茎、精索、睾丸,但无其他转移;
    • B 期:可切除的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 C 期: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无法切除;
    • D 期:有超出髂腹股沟的远处转移,如肺、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 阴囊癌早期症状极易误诊为良性皮肤疾病,若皮肤科常规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阴囊恶性肿瘤。
  • 早期为无痛性阴囊肿物,为疣状或丘疹样隆起,单个或者多个。随之增大成肿块,质硬,突出于阴囊表面,中央可凹陷,形成溃疡伴出血、坏死,分泌脓性液体。严重者肿瘤向腹股沟等淋巴结转移,晚期肿物可侵及阴茎、阴囊内容物,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血行转移等。
  • 手术是阴囊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基底 2 厘米的阴囊皮肤整块切除。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视情况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辅以放、化疗,但 paget 病对放、化疗不敏感。
  • 由于病例少见,缺乏大宗病例随访资料,小样本资料显示:A 期 5 年存活率约  50%~70%,B 期以上< 30%。
  • 本病预防在于局部保持清洁,避免致癌物质的侵害,可避免或减少阴囊癌的发生。

美国阴囊癌治疗

阴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重要。早期行病变皮肤活检是诊断的关键,根治性病灶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局部辅助放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尽管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但患者在术后引起的局部复发,往往是因切除不够引起,当然,也不排除是新发而非复发的可能。

手术治疗

  • 手术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距肿瘤边界 2 厘米外的阴囊皮肤,切除深度达精索外筋膜。若皮损局限在阴囊,切除后可直接缝合。对于切除范围过广,例如累及大腿内侧和腹股沟区域时,在手术后的皮肤,一般经皮瓣转移术才能愈合。
  • 联合手术:常见手术方法包括如阴茎全切术、双侧睾丸附睾切除术、阴囊大部分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等联合进行。这主要针对于皮肤缺损范围广泛的患者,累及阴茎的同时,还伴有溃疡形成,而且双侧腹股沟的淋巴结发生肿大。除非怀疑有肿瘤侵犯,否则对于阴囊内容物不需要常规切除。
  • 淋巴结清扫术:经活检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一般在原发灶切除后 2~6 周进行,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进一步明确阴囊肿瘤的临床分期,但不适用于高龄患者,因为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发现卵圆窝淋巴结冰冻活检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行髂淋巴结清扫术。
  • 放化疗:阴囊 Paget 病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主张早期彻底切除为主,并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求达到根治。

姑息性治疗

姑息性治疗主要分为放疗和化疗。因姑息性治疗结果均不理想,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大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预后主要取决于临床分期,其中 A 期 5 年存活率约 50%~70%,B 期以上<30%。若在切缘随机多点切片检查中,无癌细胞,则预后相对较好,复发率总体较低;若切缘随机多点切片检查中,有多个癌细胞累及,则提示该患者预后不佳。当病灶位于表皮,并未累及淋巴结,预后较为良好。

导致阴囊癌的因素

阴囊癌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逐渐发展的疾病,与接触致癌化学物质有关。

阴囊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阴囊癌主要与燃煤烟灰、煤焦油、页岩润滑油、切削油、沥育、松脂、石油、酚油等长期接触有关。
  • 除此之外,癌变也可能与敏感性、遗传及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

哪些人容易患阴囊癌?

长期接触燃煤烟灰、煤焦油、页岩润滑油、切削油、沥育、松脂、石油、酚油等职业人群,更容易患上阴囊癌。

阴囊癌症状

疾病早期症状是阴囊存在无痛性皮肤丘疹、结节或小疣,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阴囊肿物增大,发生局部破溃、疼痛等症状,并转移至同侧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阴囊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病变初期:皮肤上出现一个丘疹、结节或小疣,无痛性,但常伴有瘙痒、质地变硬,且突出阴囊表面。
  • 病变进展期:在数月或数年内,肿瘤逐渐增大,中央可形成溃疡或坏死,边缘隆起呈外翻状,并有血性分泌物渗出,伴感染时,还会出现脓液、恶臭及疼痛等症状。一些干燥性病变则无渗出,但局部皮肤粗糙、发红、增厚,且表面凹凸不平,如橘皮样,有时表面可呈层状脱屑。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增生,呈菜花状,常见于阴囊 Paget 病,早期极易被误诊为湿疹或增值性皮炎等。
  • 病变晚期:50% 以上的患者就诊时,有同侧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现象,而且晚期患者的肿物,可侵及阴茎及阴囊内容物,发生血行转移。

阴囊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约 30%~40% 的阴囊癌患者,可同时伴发其他部位的皮肤癌或深层组织癌,如舌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肺癌结肠癌肾癌及肾上腺肿瘤等。这些癌症既可与阴囊癌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发生。

阴囊癌预防

有研究认为癌变的发生与敏感性、遗传及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而且大多数患者,多有从事石油、焦油、沥青、精纺、机械等相关工作经历,因此改善工作环境,避免致癌物质的侵害,保持接触部位卫生清洁,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阴囊癌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
  • 卫生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医学监护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积极研究并开展职业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方法;健全体格检查制度,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对于可疑患者,应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及时随访调查。
  • 建立预测致癌危险性物质相应管理办法。
  • 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可能致癌物接触水平;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增强卫生技术措施。

美国日本医生

Mark LaGatta MD
经验:21年以上
Anshul Bamrolia MD
经验:11-20年
Brian Keuer MD
经验:11-20年
Emily Dulude MD
经验:11-20年
Hashem Younes MD
经验:11-20年
Kathryn Elmore MD
经验:11-20年
Louis Eichel MD
经验:21年以上
Panagiotis Vlagopoulos MD
经验:11-20年
Jason Rothschild MD
经验:11-20年
Jonathan Fialkov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