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皮肤病变活检可见基底细胞癌,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等改变。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颌骨囊肿,可发现肋骨分叉,脊柱后凸,侧凸或骨性结合,硬脑膜钙化等,CT检查可见脑积水,B超可发现隐睾等。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小儿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种器官。临床包括有皮肤、牙,骨骼、眼、神经,生殖等器官系统,其中以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手掌或足底凹坑和骨骼异常最多见。
1.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宽泛的临床谱系,治疗和处理方案未标准化,而存有争议。总体原则上,由于患者对电离子放射高度敏感,放射治疗最好避免。避光、合理使用遮光剂、定期皮肤科随访是基本原则,对躯干表浅损害,及早予以激光、电灼治疗或手术切除。数目众多时光动力治疗也是一种选择。
2.对症治疗
给予患儿颌骨囊肿病变彻底的刮治术,并对囊腔骨壁进行石碳酸烧灼。若为多发性范围较大的囊肿,一次手术创伤性大,不易恢复,故手术可以分为多次进行。首先,对骨质破坏较小、影响患儿面型的病变部位实施囊肿刮治术,术中可见囊腔内大量角化物质。其次,对于上颌骨囊肿已经累及上颌窦的患儿,术中一并行上颌窦根治术。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可高达95%,与人PTCH基因突变有关。
1.皮肤改变
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在暴露或非暴露区,皮肤出现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或皮肤多发性良性囊肿和肿瘤,如上皮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等。
2.足跖和手掌凹坑
足跖和手掌皮肤出现角化不良性小窝,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因皮肤角质缺损,毛细血管扩张,故呈红色,加压变白,有学者认为这种凹坑是表皮内基底细胞癌。
3.多发性颌骨囊肿
以下颌骨多见,这是X线检查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4.骨骼系统异常
包括肋骨分叉,掌和拇指骨末节缩短,脊柱后凸,侧凸或骨性结合等。
5.其他
可有先天性脑积水,硬脑膜钙化,隐睾,先天性失明,脉络膜裂和视神经缺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