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特发性心室颤动,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特发性心室颤动

特发性心室颤动

特发性心室颤动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其特点是患者经过各种有创和无创检查(包括尸检),仍无法明确引起该病的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少见,首次发病平均年龄约 35~45 岁,多见于男性,多在白天发作,发作与精神情绪应激、劳累无明显关联。病因暂不明确,目前有研究指出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本病无分型分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出现黑朦、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心脏停跳。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射频消融,以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复发率和猝死。需注意的是,特发性心室颤动病因不明,无法根治,复发率高。再次复发比率高,预后差,容易出现晕厥、猝死。有研究指出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既往有心悸、心律失常或晕厥病史的,容易发生特发性心室颤动。特发性心室颤动预后差,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胸部

就医

当患者出现黑朦、抽搐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黑朦
  • 抽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特发性心室颤动

当医生怀疑是特发性心室颤动时,将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等检查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进行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医生可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本病可表现为:瞳孔放大、口唇甲床发绀(无血色)、听诊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无法测到。
  • 心电图:是诊断本病最主要的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医生可根据心电图的一些特征性变化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在 24 小时内突发突止的心电图改变,用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
  • 电生理检查:监测整个心脏电生理变化情况,可帮助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此外还能指导本病的治疗。
  • 运动试验:用于诊断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用于排除特发性心室颤动的诊断。
  • 超声心动图:了解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疾病,用于排除特发性心室颤动的诊断。
  •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冠状动脉血管异常,用于排除特发性心室颤动的诊断。
  • 特殊试验:Ⅰ类药物激发试验、肾上腺素试验,可用于本病与 Brugada 综合征的鉴别。
  • 血液检查:抽血化验体内血液中部分指标,如白细胞数、电解质、血糖、血沉、炎症指数、血浆酒精含量、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通过检测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室颤。
  •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将特发性心室颤动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相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一级亲属有心悸、心律失常或晕厥病史的,建议也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以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什么不适?出现这种不适有多久了?
  • 有没有经过什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 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 是在睡觉时发作的,还是在不睡觉时发作的?
  • 发作前有没有精神紧张、激动或精神压力过大?
  • 家里有没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或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 有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 既往有没有过晕厥的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这是得了什么病?
  •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 怎么治疗?
  • 会不会复发?
  • 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常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善也是该疾病重要的治疗内容。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术后注意事项:对于接受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可能出现疼痛,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切口有无分泌物、红肿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密切监测心率及血压。
  •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停服或漏服,如有严重药物副作用请及时就医。
  • 术后、用药复查:对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每 1~2 个月随访一次,半年后每 3~6 个月随访一次。主要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如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 运动: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注意保证充分的休息,利于身体恢复。
  • 其他:戒烟戒酒。治疗期间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时,需咨询医生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特发性心室颤动介绍

特发性心室颤动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其特点是患者经过各种有创和无创检查(包括尸检),仍无法明确引起该病的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

  • 少见,首次发病平均年龄约 35~45 岁,多见于男性,多在白天发作,发作与精神情绪应激、劳累无明显关联。
  • 病因暂不明确,目前有研究指出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 本病无分型分期。
  •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出现黑朦、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心脏停跳。
  •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射频消融,以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复发率和猝死。需注意的是,特发性心室颤动病因不明,无法根治,复发率高。
  • 再次复发比率高,预后差,容易出现晕厥、猝死。
  • 有研究指出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既往有心悸、心律失常或晕厥病史的,容易发生特发性心室颤动。特发性心室颤动预后差,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美国特发性心室颤动治疗

特发性心室颤动治疗目的在于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复发率及猝死率,因此需长期、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因患者预后较差,故一旦诊断明确,需展开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奎尼丁:急性发作期应用,能有效抑制患者的电风暴
  •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β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利多卡因以及美西律,这些药物在部分患者中,可起到预防复发或终止正在发作的电风暴的作用。

手术治疗

  • 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高,ICD 是预防患者因多形性室速、室颤而发生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一经诊断,应建议患者尽早植入 ICD。
  • 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破坏心脏组织中触发多形性室速、室颤的局部病灶。此外,其作为 ICD 的辅助治疗手段,可减少室颤发作和减少 ICD 的放电次数。

其他治疗

心脏骤停患者,需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维持呼吸和有效循环,积极防治脑缺氧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

疾病发展和转归

  • 特发性心室颤动预后较差,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易引起室颤反复发作,导致心脏排血功能丧失,引起心、脑等重要脏器不可逆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猝死。
  •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复发率及猝死率。

导致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因素

该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病因仍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特发性心室颤动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有心悸、心律失常或晕厥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相关基因的突变。
  • 中年男性。

特发性心室颤动症状

特发性心室颤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黑朦、晕厥是其最典型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甚至猝死。

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常见症状包括:

  • 黑朦(眼前发黑)
  • 反复晕厥
  • 意识丧失
  • 抽搐
  • 呼吸停止(无呼吸)

特发性心室颤动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特发性心室颤动如不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出现各重要脏器的缺血坏死,甚至引起患者猝死。

常见并发症包括:

特发性心室颤动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病原因不明,因此目前暂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加强心电图检查常规体检,特别是中年男性。
  • 有条件者也可进行相关基因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