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眼睑结膜表面可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所以称之为“沙眼”。它是一种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
沙眼必须及时诊治,它是世界范围内可预防的致盲性眼病。全世界有3亿—6亿人感染沙眼,感染率和严重程度同当地居住条件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时致盲的首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极大降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 600 万人因沙眼而失明,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非洲贫困国家。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眼部慢性感染。沙眼衣原体可通过眼部和鼻部的分泌物传播。同时,患者的双手、衣服、毛巾,以及苍蝇都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下列因素可能影响沙眼的发病风险:
患者在感染衣原体后 5~14 天开始出现眼部症状。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有不等。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可分为 3期:
1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3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在感染衣原体后 5~12 天就开始出现眼部症状。然而,由于随后病情进展缓慢,逐步形成的眼睑结膜瘢痕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受到重视。沙眼早期的症状主要包括:
如果沙眼早期未经有效治疗,反复感染可造成结膜瘢痕不断加重,在此过程中眼睑正常结构则遭到破坏。
预防感染沙眼或沙眼复发,最关键的是改善居住地的卫生状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果患者出现了沙眼的早期临床症状,应该及早就诊,以利于及早控制病情,并防止进一步传播。沙眼患者很容易早期发现,并不需要特殊的检测手段,通过观察眼部症状和实验室化验即可得出确诊结果。
眼科
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2条:
1、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要确诊必须辅以实验室检查,将患者眼部感染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化验,以得出确诊结果。
沙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病原体的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风险。
沙眼居家治疗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