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胎龄在 24~32 周,尤其是胎龄小于 28 周的极不成熟胎儿,并且有宫内缺血、缺氧或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曾出现心肺功能紊乱,或进行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应警惕本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出现刺激时反应差、吃奶差、不明原因的肢体姿势改变、自发动作减少、智力障碍、肢体瘫痪和眼部功能障碍等多种表现的患儿,应及时送医[6]。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头颅超声、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来明确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属于继发性的脑白质病变,多见于早产儿,以及出生时出现窒息,经治疗后最终存活下来的儿童中[1][2]。
本病目前尚无临床治愈的手段,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若能及早发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去除病因,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支持治疗,及时恢复脑部血液供应,或可阻止本病的发生。
对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早产儿,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神经节苷脂、1,6-二磷酸果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脑室周围白质软及持续性病变的发生,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改善预后[11]。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尚无法治愈。一部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婴儿,早期即有死亡风险,存活下来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婴儿,以后可能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与脑白质血管发育不完善、脑血流量较低,及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早产儿因其脑部发育不完善,遇到缺血、缺氧和感染等危险因素时,其大脑受损更为严重,因而更容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脑白质软化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继发性脑损伤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主要包括双下肢的痉挛性瘫痪、四肢瘫痪)、智力落后、惊厥,以及眼部的异常表现,如斜视、眼球震颤、视力下降等[6]。
脑白质软化常见症状包括: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患儿都会出现典型的后遗症,如瘫痪' target='_blank'>脑性瘫痪(脑瘫)、认知功能障碍和眼部异常(如眼震、斜视、视力降低)等永久性症状[7]。一般来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脑部损害越轻,以后出现残疾的可能性也越低。
本病以防止脑血流波动、维持脑血流灌注为根本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