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的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 会破坏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CD4 T 淋巴细胞,造成免疫功能明显受损,导致人体患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大大升高。
HIV 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 3 种: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或母婴传播。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性接触是目前 HIV 传播最主要的方式,HIV 可通过直肠、阴道、尿道等性行为时造成的黏膜破损处进入人体。
HIV 传播需要破损的黏膜或皮肤接触到感染者含有病毒的体液,因此与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播病毒,例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及日用品、或接触感染者的汗液或尿液等。
如果 HIV 感染者没有接受治疗,一般会经历以下 3 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也可无明显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大多数未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 8~10 年内会进入艾滋病期,规范治疗可能推迟或阻止病情进展。少数 HIV 感染者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未经治疗,会在几年内发展成艾滋病。
HIV 感染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是出现短暂的病毒感染症状,大多数症状较轻微,但并不特异,难以与其他普通病毒感染相鉴别,通常可在 1~3 周内自行缓解,包括:
早期症状缓解后,进入无症状期。此期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并不意味着疾病没有发展。HIV 会持续潜伏在体内,不断复制,使得机体的 CD4 细胞进行性减少,免疫功能不断下降,当 CD4 细胞计数水平降至 200/微升以下时,即进入艾滋病期,会出现疾病消耗的相关症状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通常传播方式是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或母婴传播。
疾病预防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包括实施安全性行为、避免接触污染体液、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以降低传染性等。
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 HIV 传播:
从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的比例来看,主要在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对方为 HIV 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详)需要就医评估,另外共用注射器吸毒、职业暴露、或怀疑自己可能接触到 HIV,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已明确感染的人群,应在固定医院或疾控中心接受药物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评估。
很多人抗拒 HIV 检测,但早期检出、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防止传播。因此,如果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应及时检测。
艾滋病出现器官并发症后,可能需要去相应科室就诊,例如心内科、消化科、传染病科、肾内科、肿瘤科、眼科、骨科、呼吸科等。
在血液中检测 HIV 抗体或抗原为初筛,若初筛阳性,需进一步进行抗体确证试验或病毒检测,如果提示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或 RNA 核酸检测阳性,即确诊 HIV 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
HIV 感染者可以长期维持活跃、积极的生活状态,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助于让治疗发挥最大效果、尽可能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同时有助于避免传染他人。
日常生活管理包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其他感染、加入病友互助小组以获取支持等多个方面,如果自己的伴侣感染了 HIV,应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可能为他/她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支持。
病友之间的互助组通常是分享信息、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获取情感支持的好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请医生推荐找到这种组织。
如果自己的伴侣是 HIV 感染者,应做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晚期因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而致死。
目前,随着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创新,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生存期的延长不再是治疗的唯一目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成了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HIV 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主要监测两个指标,即 HIV 病毒载量和 CD4+T 淋巴细胞数,通过它们了解病毒控制的程度、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程度和治疗效果。
华裔美籍科学家何大一在 1996 年提出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称鸡尾酒疗法,是指联合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三种以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治疗艾滋病,这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并尽可能避免产生耐药。
治疗后如果病毒载量(每毫升血液里病毒的数量)没有按照预期下降,或者 CD4+T 细胞数仍持续下降,可能有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