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因服用各种药物引起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组病征。通常将中性粒细胞急剧降低,临床表现严重,发展迅速,周围血中白细胞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10%~20%或其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血液

就医

检查

1.血象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仅存1%~2%或完全消失。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或空泡形成,淋巴及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可有浆细胞出现。白细胞少于4.0×109/L,甚至0.8×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至0.5×109/L左右,甚至完全消失。

2.骨髓象

粒系增生低下,只能见到原粒、早幼粒等幼稚细胞,缺乏比较成熟的粒细胞。

诊断

诊断依据为有服用导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史,用药后出现高热、咽峡炎及其他部位感染症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骨髓示增生低下,较成熟的粒细胞缺乏,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等。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介绍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因服用各种药物引起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组病征。通常将中性粒细胞急剧降低,临床表现严重,发展迅速,周围血中白细胞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10%~20%或其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美国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1.首先应停用与致病有关的药物,输新鲜血或白细胞。

2.治疗和预防感染,必要时适当应用抗生素。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4.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预后

急性型患者如能及早得到诊断,积极治疗,多能好转。但亦可因严重感染或败血症而死亡。慢性型者预后一般良好。

导致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因素

系由于药物引起,常见药物有:

1.镇静剂及抗炎剂氨基比林及其化合物、非那西汀、巴比妥酸、保泰松及消炎痛等。

2.酚噻嗪及其他安定剂氯丙嗪、安定及眠尔通等。

3.抗菌及非抗菌性磺胺类药物氨苯磺胺、磺胺异噁唑、磺胺甲氧嗪、磺胺噻唑、磺胺嘧啶、氯噻嗪、磺胺丁脲、D860、乙酰唑胺等。

4.抗甲状腺药物硫氧嘧啶、他巴唑及甲亢平。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三甲基嗯唑烷、甲基苯乙基内酰脲、苯噻嗯乙内酰脲。

6.抗组胺药扑敏宁、美沙芬林。

7.抗菌药氯霉素、氨硫脲、氨基苄青霉素、新生霉素、有机砷剂、呋喃咀啶、灭滴灵、先锋霉素及异烟肼等。

8.细胞毒化疗药物。

9.其他药物二硝基酚、苯茚、青霉胺、西米替丁、汞类利尿剂、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利尿酸,普鲁卡因酰胺、辛可芬、锑剂、奎宁及萝芙木等。

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症状

临床表现

多见于20~30岁左右的成人,女性偏多。急性型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衰竭、咽痛,可伴发扁桃体化脓性炎症及口腔炎。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亦无贫血及出血表现。临床经过可分成三期:

1.第一期(前驱期)

全身倦怠、吞咽痛、头痛、发疹等。

2.第二期

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尚无发热及咽部溃疡。

3.第三期

由于常驻细菌在局部繁衍引起重度感染,表现为咽峡炎及扁桃体炎,伴坏死性溃疡,亦可有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并可发展为败血症。慢性型发病缓慢,临床上不出现严重的症状,或仅有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易感染的倾向,在持续服药数周之后才缓慢出现白细胞减少,低于4.0×109/L,减少到一定数量后便会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美国日本医生

Agne Paner MD
经验:11-20年
Jennifer Krajewski MD
经验:11-20年
Melissa Azer MD
经验:11-20年
Carlos Guerra MD
经验:11-20年
Luis Benavides MD
经验:11-20年
Jacob Keeperman MD
经验:11-20年
John Peitersen MD
经验:11-20年
German Rodriguez MD
经验:11-20年
Dinesh Bande MD
经验:11-20年
Charles Laroche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