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消化道出血,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指口腔、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胰管等部位,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位。该病的患病情况如何? 60~70% 的消化道出血源于上消化道。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 100/10 万~180/10 万。为什么会得本病?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消化道自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痔疮、肛裂等)、机械性损伤(如消化道异物损伤、外伤导致脏器破裂)、全身性出血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本身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为本病的危险因素。该病有哪些类型?本病根据出血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会传染吗?本病不会传染。该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均可出现的症状是黑便、发热、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呕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鲜血便。严重患者出血过快、过多会引发休克,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如何治疗本病?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药物、消化道内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大出血时病情急、变化快,应积极进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治疗的难点在于,该病易复发,待患者症状稳定后,应再进行病因治疗,防止复发。该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发生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可能迅速导致患者死亡。该病能治愈吗?有没有什么后遗症?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改善症状,不再出血。症状缓解后,还需针对病因治疗,若是异物损伤等情况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去除病因后患者可痊愈,不会留后遗症;若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易复发,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若是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会因本身肿瘤的因素影响患者的寿命。该病会遗传吗?本病不会遗传。还有什么其他注意事项? 生活、饮食规律有助于预防本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粪便变为黑色,但近期没有食用动物血液类制品如猪血、鸭血等,使大便发黑的食物或药物(如铁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呕吐鲜血;
  • 大便时有鲜红或者暗红色血液排出,大便中夹杂着血液;
  • 如果有意识模糊、四肢发冷等休克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
  •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消化道出血?

当医生怀疑是消化道出血时,常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询问病史:通过询问病史,可有助于明确患者出血部位和病因。
    •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有助于了解是否为消化道溃疡出血;
    • 通过询问患者时候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史,有助于了解是否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通过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过大手术、创伤、休克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是否为应激性溃疡出血;
    •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有助于了解是否为家族型性结肠息肉病
    • 患者是否有大便习惯改变、腹部隐痛、消瘦等症状,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
    • 若血便伴发热、腹痛,则有可能是感染性肠炎、肠伤寒、肠结核等。
  • 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因。明确患者是否有肝硬化表现,如蜘蛛痣(常见于上腹部、颈部,表现为类似蜘蛛样的血管扩张)、肝掌(手掌出现片状红斑)、腹水等;是否有右上腹疼痛,同时伴有寒战(俗称“打摆子”)、高热、黄疸,可能与胆道出血有关。
  • 实验室检查
    • 抽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液凝固功能、肝功能等,目的是了解患者出血的程度,以及进行病因分析。
    • 粪便检查:项目包括粪常规和粪隐血试验,确定有无肉眼没法辨识的便血。
  • 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在局部麻醉下,用一根装有一个小型摄像头的长管,通过患者的口腔进入检查上消化道的装置,称为胃镜;通过肛门进入检查结直肠的称为结肠镜。通过内镜检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程度,并进行内镜下止血。此外还可以取出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于明确病变性质,如是否有恶性肿瘤等。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CT:超声有助于发现肝、胆结石;CT 有助于发现肿瘤、炎症等消化道自身的病变。两项检查通常都需要完成,以便于明确出血的来源。
    • 腹部 MRI:有助于了解门静脉有无血栓、癌栓,以及是否有胆道疾病、腹腔是否有肿瘤相关疾病等。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适合正在出血的患者或胃肠镜无法准备定位的患者。医生把造影剂注入肠道的血管,通过观察造影剂走向来寻找出血点。
    • 钡剂灌肠检查:快速、无创,但有辐射影响,有助于发现肠道憩室及较大的肿瘤,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间,也不宜使用该项检查。
    • 手术探查:如果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且无创检查无法找到出血来源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以便医生在术中寻找出血点。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以及患者可以提前准备哪些信息?

  • 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患者可以将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变化情况写在记录本上,方便医生详细了解发展过程。
  • 什么情况会导致症状更加严重?
  • 有无伴随其他部位的出血?
  • 是否有消化道或血液方面的基础病变?
  • 近期是否做过大手术或有过大的创伤?
  • 有服用阿司匹林之类的抗炎药吗?是否有长期药物服用史?需要患者向医生说明吃过哪些药,吃药持续了多久,效果如何。
  • 喝酒吗?
  • 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是否改变?
  • 以前有没有做过治疗?

日常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 术后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不要沾水,不要洗澡,可以使用湿毛巾避开手术部位擦澡。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或渗血。手术切口换药不要过频,一般间隔 3 天。
    • 术后如果放置了引流袋,需要将引流袋挂在易看见,不影响患者翻身的位置,患者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将引流管拉出。注意引流管与伤口接触部位的洁净,防止感染。同时,需要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防止液体倒流。要防止导管受压、扭曲、折叠,在咨询过医生之后,可以定时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物阻塞引流管。需要咨询医生正常的引流液的状态和量,出现异常时请及时告知医生。
  • 用药注意事项:
    • 需要按照医嘱服药,不要漏服或多服,若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且难以忍受时,请及时就医。
    • 对一些可诱发或者是加重溃疡病的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应该禁用;或根据医生指导,联合使用保胃药等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
  • 定期复查:由于每个患者的手术和全身情况均不同,所以复查时应注意应个体化原则,术后应按手术医师或主治医师要求定期复查,复查医师最好为手术医师,更能了解患者病程变化,具体复查项目包括原发病相关检查、已经凝血功能相关检查。
  • 饮食:
    • 普通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烟禁酒,少食辛辣的食品,禁咖啡、浓茶、过黏食品。多吃菠菜、动物肝脏等可以补充铁剂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
    • 手术患者:术后 1 天,应严格禁食,使用静脉滴注补充营养。术后第 2 天起,可以视情况给患者吃流食,如米汤、豆浆等。术后第 3 天起,可以给患者吃半流食,如牛奶泡面包、粥、豆腐羹、枣泥、米糊等。患者正常排气后,即可正常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类食物,如新鲜水果、菜心、番茄等;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姜等。
  • 运动:
    •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第 1 天需要卧床休息,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1~3 天可以下床,适当在床边活动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若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差,不能下床运动,也可在床上做肢体伸展运动和翻身动作,防止发生褥疮等。出院后建议保持运动习惯,每周运动 3 次,每次 30~45 分钟,推荐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活动。
    • 若为非手术患者,日常应该加强锻炼,可以每周运动 3 次,每次 30~45 分钟,推荐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活动。
  • 生活管理:
    • 注意饮食健康、规律,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
    • 戒烟戒酒。
    • 保持良好的心境、乐观主义精神,避免精神紧张,正确对待疾病。

消化道出血介绍

  •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指口腔、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胰管等部位,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位。
  • 该病的患病情况如何? 60~70% 的消化道出血源于上消化道。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 100/10 万~180/10 万[1]
  • 为什么会得本病?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消化道自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痔疮、肛裂等)、机械性损伤(如消化道异物损伤、外伤导致脏器破裂)、全身性出血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本身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 该病有哪些类型?本病根据出血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 会传染吗?本病不会传染。
  • 该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均可出现的症状是黑便、发热、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呕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鲜血便。严重患者出血过快、过多会引发休克,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 如何治疗本病?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药物、消化道内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大出血时病情急、变化快,应积极进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治疗的难点在于,该病易复发,待患者症状稳定后,应再进行病因治疗,防止复发。
  •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发生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可能迅速导致患者死亡。
  • 该病能治愈吗?有没有什么后遗症?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改善症状,不再出血。症状缓解后,还需针对病因治疗,若是异物损伤等情况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去除病因后患者可痊愈,不会留后遗症;若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易复发,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若是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会因本身肿瘤的因素影响患者的寿命。
  • 该病会遗传吗?本病不会遗传。
  • 还有什么其他注意事项? 生活、饮食规律有助于预防本病。

美国消化道出血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明确出血点,积极止血。大出血时病情急、变化快,应积极进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抢救;同时通过药物、内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止血;待患者症状稳定后,再进行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1][2][3][4][5]

  • 补充血容量:患者出现大量出血时,医生会采用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血浆来补充血容量。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休克。
  • 药物止血:人体自发止血主要依赖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而这些物质需要在酸碱度(pH)大于 6.0 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药物止血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抑制胃酸的分泌,提高胃内酸碱度,促进自身凝血,如奥美拉唑。还可应用缩血管药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通过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 血管活性药物灌注:常用药物如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可提高休克患者血压,缓解症状。
  • 治疗贫血:若患者伴有贫血,常需要补血药,最常用的是硫酸亚铁等铁剂。但需要注意的是,铁剂可能对胃肠道存在刺激作用,应该严格按着医生指定的剂量服用。若出血严重,则需要输血治疗。

手术治疗[6]

当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均不可止血,患者仍持续出血危及生命时,必须进行手术。

  • 急诊剖腹探查术:当药物止血、内镜止血和介入治疗都不能起效时,医生会采用手术止血,通常采用剖腹探查。其优点是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出血部位的情况,缺点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较大。
  • 原发病手术:对于病因明确的肿瘤或良性病变,可进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消除病因,防止再次出血。
  • 腹腔镜手术:医生将根据病因和疾病危重程度,选择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恢复。

其他治疗方法

  • 一般处理:患者应该侧躺休息,若出现呕血时,可以较为顺利地排出,避免吸入气道,导致窒息。若出现呼吸困难,如气喘、气促时,请告知医生,医生将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必要时会给予吸氧。若时不时还有出血,在此期间,请不要吃东西,以免加重出血。
  • 监测体征:若患者出现大出血或休克,医生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有利于及时进行抢救。
  • 内镜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胃镜或者结肠镜观察患者的消化道,还可同时在镜下进行治疗。内镜治疗包括注射止血药物、热凝止血、机械止血(使用止血夹夹住血管)。
  • 介入治疗:内镜治疗不成功时,可考虑动脉栓塞治疗。在 X 线下,将导管插至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注入栓塞材料,使血管完全阻塞达到止血目的。或者使用导管往动脉内注入止血药物,使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达到止血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发生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可能迅速导致患者死亡。
  •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改善,不再出血。症状缓解后,还需针对病因治疗,若是异物损伤等情况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去除病因后患者可痊愈,不留后遗症;若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易复发,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若是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会因本身肿瘤的因素影响患者的寿命。

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因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消化道自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痔疮、肛裂等)、机械性损伤(如消化道异物损伤、外伤导致脏器破裂)、全身性出血疾病(如白血病导致出血)等。本身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2][3]

  • 消化道自身疾病
    • 消化性溃疡: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消化性溃疡指的是发生在胃和小肠的上部的溃疡,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非甾体类药物损伤,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药物,可促进胃酸分泌,诱发急性溃疡形成;应激性溃疡,多与身体受到严重创伤,如休克、严重感染、严重烧伤、严重脑外伤或大手术有关;或是过多的胃酸破坏了胃和小肠表面的黏膜,导致溃疡形成。溃疡过深或者过大,都容易造成出血。
    • 食管静脉曲张: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患有严重肝病的人群中。严重肝病患者往往会有肝硬化,硬化的肝脏组织压迫肝内的静脉,导致静脉血流动缓慢、停滞,进而影响食管的静脉回流到肝。食管静脉内的压力增高,从而发生曲张。当食管静脉内的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后,容易损伤血管,发生出血,且量往往较大。
    • 肿瘤:胃癌导致的出血可能是由于癌症促进了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导致出血,或是肿瘤表面发生坏死,导致出血;结肠癌,多是肿瘤破裂引发的出血,或是食物、粪便摩擦肿瘤表明引起的出血。
    • 痔疮、肛裂:这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粪便反复摩擦痔疮导致出血。
    • 其他病因:还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胆管结石、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感染性肠炎、肠伤寒、肠结核等。
  • 机械性损伤:如消化道异物损伤、外伤引起的肝破裂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 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病变可影响全身,蔓延至消化道时,出现消化道出血。

哪些人容易患消化道出血?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 年龄:高龄或伴有高血脂人群;
  •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 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 生活状态:精神压力大,饮食睡眠不规律,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 有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消化道出血症状

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均可出现的症状是黑便、发热、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呕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鲜血便。严重患者出血过快、过多会引发休克,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2]

  • 共同症状:
    • 黑便: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也可以随食物进入大肠,最后跟着粪便一起排出。粪便多呈黑色或者柏油状,黏稠而发亮。多见于上消化道慢性出血。
    • 发热:消化道大量出血后,患者可以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 38.5 摄氏度,持续 3~5 天后就恢复正常体温。
    •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这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从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血压低、心率快等症状。
  • 上消化道出血:
    • 呕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血液积存在胃里,到达一定量后,就会引起患者呕吐。呕出的血可呈暗红、鲜红、咖啡样或黑褐色。
  • 下消化道出血:
    • 便血:为下消化道出血典型表现,粪便可以呈鲜红色、暗红色;
    • 腹痛:基于出血的不同原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
    • 伴随症状:呕吐、腹泻、里急后重感(肛门部坠胀、很想排便)。

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 失血性休克:如果患者出血量大且迅速,就有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出汗、脉搏减弱、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下降、四肢发冷、尿量减少、意识丧失甚至昏迷
  • 失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患者往往会因为损失过多的红细胞而出现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 死亡:人体各个器官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大多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患者大量失血后,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没有办法维持正常功能,可导致死亡。

消化道出血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3]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 年龄:高龄人群,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需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 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若家族中有类似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应每年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平时应注意规律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 精神压力大,饮食睡眠不规律的人群,应注意排解压力,规律作息、饮食。
  • 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需尽快戒烟戒酒,以免对身体产生更多有害的影响。
  •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人群,若因治疗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请根据医生指导,同时服用保胃药物,如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 如果有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疾病,请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饮食睡眠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浓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