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疱疹性瘭疽,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疱疹性瘭疽

疱疹性瘭疽

疱疹性瘭疽是指单纯疱疹病毒(HSV)直接接种至远端手指皮肤,引起疼痛、红斑、肿胀及水疱的表现。本病为少见病,发病率为每年 2.4/100,00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吸吮手指的儿童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如医生、护士、牙医,这些人群通常在不带手套的前提下、由于指端皮肤暴露于患者的感染部位所致。也有报道本病发生在摔跤运动员,以及患有生殖器疱疹后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本病是由 Ⅰ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或 Ⅱ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I)感染引起。原发性感染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经外源性接种或通过自体接种所致,复发性感染可能是在原发感染后的数月至数年由体内潜伏病毒的重新激活所致。可以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典型表现为远端手指皮肤出现多发的簇集水疱,呈蜂窝状外观或融合成大疱,伴疼痛,全身症状轻微。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治疗主要采用口服及外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抗生素。本病常复发,因此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病可继发细菌感染,累及甲床及甲母质时,可导致甲营养不良、甲脱落,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病毒血症。保护双手,避免破损,避免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部位直接接触。医务人员行相关操作时应带手套做好防护工作,儿童纠正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者 2~4 周内可自愈,不留瘢痕,但本病常会复发,需规范治疗以降低复发频率。
皮肤

就医

手指出现簇集水疱、血疱或脓疱伴压痛时,应及早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手指出现水疱、脓疱;
  • 红肿、疼痛;
  • 腋窝淋巴结肿大;
  • 发热;
  • 指甲改变;
  • 手指感觉异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 皮肤科。
  • 急诊科、神经内科:发热且高热不退伴意识障碍、呕吐昏迷者。

医生如何诊断疱疹性瘭疽?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单纯疱疹的接触病史即可诊断本病,诊断困难时可行 HSV 相关检查辅助诊断。

相关检查:

  • 病毒培养:敏感性最高,在水疱出现的最初 24~48 小时内其所含的病毒滴度最高。
  • 免疫荧光染色:敏感性较高且迅速,但只适用于早期损害。
  • 血清抗体测定:对原发性患者测定其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效价,有助于诊断,发现 IgM 型抗体则更有诊断价值。
  • 聚合酶链反应(PCR):目前已研发出实时 HSV-PCR 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Tzank 涂片法:该方法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作涂片,适用于具有活动性病变的患者,但对 HSV 无特异性,费用较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您的职业?
  • 您的其他部位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表现吗?
  • 周围人有患单纯疱疹的吗?近期接触过吗?
  • 您有咬手指的不良习惯吗?
  • 您以前有过这个病吗?
  • 您近期有无劳累、日晒、情绪激动或重大疾病?
  • 您有什么其他疾病吗?免疫功能正常吗?
  • 是否长期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是因为抵抗力低吗?
  • 会传染吗?我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 这个病严重吗?会有严重后果吗?
  • 听说可以自愈,我可以不吃药吗?
  • 这个病会复发吗?
  • 如何治疗才能减少复发次数?

日常

本病引起的水疱疱液具有传染性,故在皮损脱痂前都不应该直接接触本人及他人的皮肤,避免搔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在皮损完全愈合(脱痂)前,该病均有传染性,尽量包裹敷料以防自体接种或传染给周围的人群。
  • 多休息,加强营养。
  •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局部水肿。
  • 避免搔抓患处。
  •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

疱疹性瘭疽介绍

  • 疱疹性瘭疽是指单纯疱疹病毒(HSV)直接接种至远端手指皮肤,引起疼痛、红斑、肿胀及水疱的表现。
  • 本病为少见病,发病率为每年 2.4/100,00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吸吮手指的儿童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如医生、护士、牙医,这些人群通常在不带手套的前提下、由于指端皮肤暴露于患者的感染部位所致。也有报道本病发生在摔跤运动员,以及患有生殖器疱疹后的青少年和年轻人[1]
  • 本病是由 Ⅰ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或 Ⅱ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I)感染引起。原发性感染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经外源性接种或通过自体接种所致,复发性感染可能是在原发感染后的数月至数年由体内潜伏病毒的重新激活所致。
  • 可以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
  • 典型表现为远端手指皮肤出现多发的簇集水疱,呈蜂窝状外观或融合成大疱,伴疼痛,全身症状轻微。
  •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治疗主要采用口服及外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抗生素。本病常复发,因此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本病可继发细菌感染,累及甲床及甲母质时,可导致甲营养不良、甲脱落,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病毒血症[2]
  • 保护双手,避免破损,避免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部位直接接触。医务人员行相关操作时应带手套做好防护工作,儿童纠正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者 2~4 周内可自愈,不留瘢痕,但本病常会复发,需规范治疗以降低复发频率。

美国疱疹性瘭疽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在于缓解症状及防止继发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在 2~4 周内自然消退。

药物治疗

  • 尽管针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较少,但在一项研究中表明:抗病毒药物可缩短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到 4 天,并且减少阳性病毒培养的天数。
  • 建议出现症状后 48 小时内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复发型采用抑制疗法可能会有帮助。
  • 治疗药物主要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以上药物之间尚无数据进行过比较[1],也无文献报道本病治疗所需的最佳药物剂量和持续时间[2]
  •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继发细菌感染时应联合使用抗生素。

其他

不建议切开引流,因其不能缓解症状,并且可能会导致病毒血症的发生或继发细菌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治疗通常 2~4 周可自愈,疼痛感通常在 2 周内即可消失。但本病常复发,复发率高达 20%~50%。

导致疱疹性瘭疽的因素

本病为 HSV-I 或 HSV-II 感染所致,通常为直接接触单纯疱疹病毒患者、恢复期患者或无症状带病毒者的水疱疱液、唾液所致。原发感染消退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局部感觉神经节内,当某些诱发因素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状态的病毒可再次被激活。

疱疹性瘭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指尖皮肤暴露于 HSV-I 或 HSV-II 后导致病毒入侵,随后病毒在表皮及真皮细胞内复制移动,在感觉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潜伏。皮损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 3~7 天形成原发感染[1],20%~50% 的患者可能会因发热、日晒、月经、疾病或其他生理、心理应激等诱因,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再次被激活从而出现复发感染。复发感染通常症状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2]

哪些人容易患病?

  • 本人或与自己密切接触者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 既往患有本病者;
  • 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儿童;
  • 医务工作者(尤其牙医);
  • 摔跤运动员;
  • 免疫功能受损者(如艾滋病);
  • 长期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疱疹性瘭疽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 3~7 天,随后于指尖皮肤出现簇集蜂窝状疼痛性水疱,全身症状轻微,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继发细菌感染,少数患者可出现甲营养不良、感觉过敏或迟钝,极少数严重患者甚至可出现病毒血症

疱疹性瘭疽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前驱症状

在尚未出现皮损前,多数患者会有局部手指疼痛、刺痛的症状。

典型表现

  • 沿手指侧缘或指腹出现红斑、水肿,伴局部压痛,随后出现多发的簇集性水疱。
  • 通常只局限在一个手指,极罕见者可累及多个手指,呈蜂窝状外观,或融合后转变为大疱。可向近端发展,也可累及甲床发生出血或紫癜样皮损。
  • 水疱早期透明,随后变为浑浊或血性。免疫缺陷患者(尤其 CD4+T 淋巴细胞计数<50 个/微升的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溃疡甚至坏死的表现[1]

全身症状

通常轻微,少数可伴发热。

局部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滑车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手部及前臂淋巴水肿的症状[3]

疱疹性瘭疽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继发细菌感染:本病可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脓性的群集水疱。
  • 甲营养不良、甲脱落:少见,本病累及甲母质和甲床时可出现甲损害,表现为甲营养不良甚至脱落[2]
  • 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少见,本病累及周围神经时可出现感觉阈值降低或升高,表现为感觉过敏或迟钝[2]
  • 毒血症极少见,当病毒进入血液时可出现病毒血症,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

疱疹性瘭疽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自体接种所致,故应保护双手,避免接触患者及自身皮损,避免可导致本病复发的诱发因素。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医护人员为有 HSV 活动性皮损患者行体格检查时,应戴手套保护自己,以防感染。
  • 防晒:日光暴晒可激活潜伏的 HSV 病毒,故防晒对预防本病复发可起到一定作用。
  • 避免劳累、受凉、感冒,以防抵抗力下降激活体内潜在的病毒。
  • 纠正不良习惯:帮助儿童纠正咬手指的不良习惯,避免本病自体接种。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美国日本医生

F Clark MD
经验:11-20年
Sydney Piercey MD
经验:21年以上
Katie Drake DO
经验:11-20年
Hamad Farhat MD
经验:11-20年
Frank Armstrong DO
经验:11-20年
Naomi Lin MD
经验:11-20年
Lalitha Reddy MD
经验:21年以上
Mary Sheu MD
经验:11-20年
Keren Horn MD
经验:11-20年
Emily Rubenstein DO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