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遵循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通过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微创和手术等方法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行为疗法应持续 8~12 周,药物治疗需要持续 4~8 周[7][9]。
行为治疗
- 膀胱训练:患者有意识地计划排尿的时间和次数,有尿意的时候刻意延缓一段时间,排尿时不要一次排完,分 2 次排干净,这样达到锻炼膀胱的目的。
- 盆底肌训练:训练前患者应排空膀胱,然后做提肛和放松交替的动作,一组可以进行 10 次,一天 5 组左右。
- 改变饮食结构:少喝咖啡和酒精等刺激性的饮品,肥胖人群进行减重。
药物治疗
- 毒蕈碱受体拮抗剂:这种药物会与尿道肌肉上的一种 M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逼尿肌收缩,缓解患者尿急的症状。代表药物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达非那新等。
- β3 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尿道肌肉上的一种β3 受体,从而促进逼尿肌舒张。代表药物有米拉贝隆、维贝格隆、索拉贝隆等。
微创治疗
- 肉毒素 A 注射:膀胱内的神经会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促进逼尿肌收缩的主要物质。肉毒素 A 可以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将肉毒素 A 注射到膀胱中,可以使逼尿肌得以舒张。一般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对不能忍受症状的患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 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在两腿内侧靠近内踝的地方,医生将一个小电极针插入,电脉冲通过胫神经传到骶神经丛,可以使逼尿肌松弛。对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 骶神经电刺激:在靠近骶孔的位置(在背部正中偏下、接近臀沟上端),用电极刺激骶神经,从而防止逼尿肌收缩。在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这种治疗。
手术治疗
- 在少数情况下,对复发难治的患者,使用行为疗法、药物及微创治疗均效果不佳,此时可以通过手术来改善症状,包括膀胱增大成形术和尿流改道术等。
- 其他治疗
- 留置尿管:只有在以上各种治疗均无法改善症状的情况下,才可能会使用这种方法,将尿液通过尿管收集起来。这种方法医生很少使用,是最后的选择。
疾病发展和转归
- 若患者不接受治疗,排尿不适会长期存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患者面对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但对生命没有威胁。
- 若早期发现并尽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正常地控制排尿,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