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为“ 高心病”,是指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逐步发展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狭窄、硬化,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大。为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心肌收缩力即发生代偿性的增高,时间一长就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改变、肌纤维增粗及纤维化,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脏的主要改变为左室心肌肥厚、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减低。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表现不典型,也可无明显症状,出现高心病的症状时,往往程度已经较重。发现高心病时,医师会建议做血液、尿液等检验以及结合胸部正位片、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及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以及相应靶器官的损害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都可以延缓结局的进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发病,这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锻炼、控制体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等。
胸部

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因素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病情逐渐发展的慢性病,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合并症,其常见的病因也就是高血压疾病常见的病因。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和个体差异较大的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占重要地位,但是具体通过何种途径升高血压仍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性心脏病?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中,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

  • 年龄:男性 45 岁以上,女性 55 岁以上,高血压病发生的风险升高。
  • 遗传因素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父母均患高血压病,子女发病概率高达 46%。
  • 抽烟:抽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增高。
  • 过量饮酒
  • 饮食:高钠低钾饮食可导致血压的升高。高蛋白摄入、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也属于升高血压的因素。
  • 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 [BMI = 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在 18.5~23.9 之间为正常体重;在我国,成人的 BMI 超过 24 被界定为“ 超重”,超过 28 为“ 肥胖”。腹部脂肪蓄积常用腰围来体现,正常值为男性腰围不大于 85 厘米、女性腰围不大于 80 厘米。随着体重及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
  • 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药物:长期口服避孕药物、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等易患本病。
  • 缺乏体育锻炼
  • 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睡眠期间出现多次憋气或呼吸较浅症状者,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风险也较高。
  • 大气污染:长期暴露于 PM2.5、PM10、SO2 和 O3 环境中,血压升高的风险会增加。

高血压性心脏病症状

本病早期症状一般不典型,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如头痛头晕胸闷等,这些症状主要是高血压的一般症状,无特殊性。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等心脏功能下降的症状[3]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左心功能衰竭

  • 早期表现为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运动耐力下降的表现,休息后可缓解。
  • 夜间平卧睡觉时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坐位或者站立时咳嗽咳痰减轻。
  • 当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可出现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和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 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夜间不能平卧睡觉或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需要坐位或者高枕卧位方可好转。
  • 严重的左心功能衰竭时,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出现少尿的症状。

右心功能衰竭

  • 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功能不全时胃肠道淤血引起的常见症状。
  • 水肿症状:长时间站立或者坐位会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指凹性水肿,平卧位时水肿可减轻,也可以因身体内部器官水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比如肺水肿出现的胸腔积液;肝脏淤血肿大出现的腹腔积液等)。
  • 颈静脉症状:在卧位或者半卧位时,出现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明显(按压肝脏时尤其显著)等。

全心功能衰竭

全心功能衰竭为心脏功能下降的终末期表现,可同时出现多种上述症状,往往还伴随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不正常。

高血压性心脏病预防

高血压性心脏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生活方式” 病,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还有助于预防发病。

除了年龄和家族病史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性心脏病:

  • 戒烟、远离二手烟。
  • 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 健康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 控制健康体重。
  • 适量运动。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 预防感染等疾病进展的诱因。

就医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血尿和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具备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同时也要学会日常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的升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一旦发觉不同日三次及以上安静休息时,坐位测量肱动脉血压,收缩压均不低于 140 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均不低于 90 mmHg 时即应该就诊。
  •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下降时,应立即前往心血管内科门诊就医,预防高血压病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 血、尿检查:初诊时需要进行血、尿检查,这有助于发现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或疾病。具体检查指标可能包括:
    • 血常规。
    • 肝功能(转氨酶、白蛋白等)。
    • 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
    • 电解质(钾、钠等)。
    •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
    • 血同型半胱氨酸。
    • 尿液分析(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定量、糖和尿沉渣镜检)。
  •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明确是否存在顽固性高血压,评估血压升高程度、昼夜节律以及治疗效果。
  • 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超声可显示出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颈部血管超声可初步评估血管硬化情况。
  • 心电图检查:用于在超声明确心脏结构发生变化之前发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 胸部 X 线检查:观察心脏外形以及心胸比例,判断有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 其他检查: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多合并高血压所致的其他靶器官的损害(比如心、脑、肾等),因此应完善眼底检查、头颅磁共振、肾及肾脏血管超声、肾上腺超声、睡眠呼吸监测等。
  • 体格检查左心衰竭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全心衰竭时,皮肤黏膜重度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及出现胸、腹腔积液等症状。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哪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 何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如何?有无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如何?
  • 有没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既往还有何种病史?
  •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高血压性心脏病?
  •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是怎么患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能治好吗?
  •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日常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基础。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 戒烟限酒
  • 健康、均衡饮食:采用“ 一高三低”(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的饮食结构。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西式甜点等。
  • 适量运动: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应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应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游泳等)。当出现心力衰竭' target='_blank'>急性心力衰竭时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
  • 保持健康体重:超重人群应减重。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应每日监测体重,观察每日的出入水量,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 管理好危险因素:尽量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胆固醇(尤其是“ 坏胆固醇”)的水平。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患者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如瑜伽和深呼吸,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高血压性心脏病介绍

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为“ 高心病”,是指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1],逐步发展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 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狭窄、硬化,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大。为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心肌收缩力即发生代偿性的增高,时间一长就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改变、肌纤维增粗及纤维化,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2]
  • 心脏的主要改变为左室心肌肥厚、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减低。
  • 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表现不典型,也可无明显症状,出现高心病的症状时,往往程度已经较重。
  • 发现高心病时,医师会建议做血液、尿液等检验以及结合胸部正位片、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及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以及相应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都可以延缓结局的进展。
  •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发病,这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锻炼、控制体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等。

美国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

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药物控制血压、抑制心室重塑,并积极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因素及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机械辅助治疗或者心脏移植[6]

药物治疗

  • 降压药:包括 ACEI/ARB(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等。由于高血压疾病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且合并疾病不同,所以药物的选择应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自行改变药物及其用法用量。
  • 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由于药物的选择个体化差异较大,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 降糖药:如有糖尿病,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时,就要积极用降糖药。
  • 降脂药:医生一般会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
  •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降低血栓风险。
  • 抗凝药物:合并心房颤动时可用此类药。
  • 其他: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终末期,往往合并心脏跳动节律和频率的异常,必要时需要植入机械辅助装置,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和频率。而心脏移植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最终办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都可以延缓其进展,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均会发展为全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