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便的方法是测定血清镁。但缺镁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有时血清镁正常,仍不能否定低镁血症,因其受酸碱度、蛋白和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
对有诱发因素而又出现低镁血症的一些患者,其症状很难与低钾血症区别,如在补钾后情况仍无改善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此外,遇有发生搐搦(肌肉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患者,注射钙剂后,不能解除搐搦时,也应疑有镁缺乏。
镁在体内的总量在 1000 mmol 左右(22.66 g),是体内除钠、钾、钙外体内居第 4 位的最丰富的阳离子。50%~60% 存在于骨骼中,细胞外液中仅占 1%,血清中镁(Mg2+ )的浓度为 0.75~0.95 mmol/L(1.7~2.2 mg/dl,或 1.5~1.9 mEq/L)。除骨骼外,肌肉中含镁量较多。血镁浓度不能代表体内镁总量的变化。
治疗原则是:防治原发疾病、补镁、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
防止或排除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的作用。
短时间内不容易解除基础病的患者,可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口服液长时间口服。
因胃肠道疾病而发生低镁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容易被忽视。导致胃肠道丢失镁过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肾脏是调节镁代谢的主要因素,肾脏排泄镁增加是发生低镁血症的常见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外液的镁进入细胞内液,可引起转移性低镁血症。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轻度镁缺乏可无症状,有症状者,症状也无特异性,且常伴有其他电解质紊乱,故临床上难于识别。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低镁血症常合并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合并低钙时,以神经肌肉兴奋为主,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在临床表现上难以鉴别,并且许多低镁血症常伴低钙血症,因此,在低钙血症经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可能。合并低钾时,表现以肌无力为主,发生严重低钾血症时,补钾不易纠正,低镁血症是低钾血症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本症尚可并发喉痉挛、呼吸暂停、窒息,并发心律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