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国外耻骨联合分离,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

什么是耻骨联合分离?耻骨联合位于肚脐正下方 10 厘米处,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耻骨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连结两侧耻骨。耻骨联合分离,是一种患者自己能感觉到耻骨联合部位剧烈疼痛,或下肢无法行走的异常情况(医学上称为症状)。或者也可能是在体检时,医生检查出的身体异常(医学上称为体征)。耻骨之间的间隙一般仅为 4~6 毫米,孕期可增宽 2~3 毫米。当在外力作用下,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发生微小的错移,使耻骨联合距离增宽或上下错动,当 X 线提示耻骨联合间隙大于 10 毫米时,称为耻骨联合分离。可能是哪些部位的问题?多由于耻骨联合部位周围的韧带松弛,导致了该症状的发生。如何分类/分型/分期?目前该症状无相关分类、分型。能治愈吗?会复发吗?治愈:无法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积极接受复位治疗后,大多数耻骨联合分离症状消失,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复发:若患者耻骨联合部位韧带松弛时,耻骨联合分离有复发的可能。

就医

耻骨联合部位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最具有特征性,一般在疼痛发生时,需要及时就医。

何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 疼痛:耻骨联合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按压、叩击时疼痛加剧。
  • 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患者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不能翻身。
  • 耻骨联合部位分离:自己能摸到耻骨联合部位的空隙。

诊前应对

发生耻骨联合分离时,就医前:

如下应对措施可以做:

  • 就诊前,尽量休息,保持平卧,暂停正常活动。
  • 稳定情绪,调整心态。

如下措施不能做:

  • 在未取得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止痛片,影响医生诊治。
  • 不要强行活动腿部或行走,会加重病情。

就诊科室

如果有耻骨联合分离,优先推荐去如下科室:

  • 骨科
  • 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耻骨联合分离?

诊断原则

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肌肉等软组织病变。

鉴别诊断

耻骨联合分离发生时,如果还伴随有不同症状,则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伴有肿胀、尿血、便血:在受到外界直接暴力后,除耻骨联合部位剧烈疼痛外,同时耻骨联合部位还有皮下瘀斑或会阴部淤血、肿胀,颜色呈暗红色且伴有尿血、便血等症状时,有可能发生了骨盆骨折,需 X 线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3]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

  • 视诊:目的是判断是否有其他病变,观察患者耻骨联合部位皮肤有无皮疹、红肿等不适。
  • 听诊:目的是了解是否有血管杂音,排除其他疾病。
  • 触诊:目的是了解有无耻骨结合部位的压痛感,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
  • 叩诊:目的是检查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排除其他疾病。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目的是了解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者存在贫血等。
  • 粪便检查:目的是通过镜检,了解粪便中是否有大量红细胞,判断是否有肠道受损。
  • 尿常规检查:目的是通过镜检,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判断是否有膀胱受损。

影像学检查

  • 全腹超声检查:目的是了解腹部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 X 线检查:目的是了解耻骨联合间距离是否增宽。分离患者有时会超过 5 毫米,甚至达到 30~50 毫米,并有上下错位现象。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就医前,请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并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

  • 是突然出现的症状吗?出现症状多久了?症状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 症状出现前是否剧烈运动或做高难度动作?是否出现过腹部外伤?
  • 是否有难产、产程过长等情况?
  • 有无尿血或便血的症状?
  • 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吗?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 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目前情况严重吗?
  • 需要进行什么检查才能确诊?
  • 是否需要治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做手术吗?疾病能治愈吗?
  • 有什么注意事项?疾病会复发吗?疾病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耻骨联合分离介绍

  • 什么是耻骨联合分离?
    • 耻骨联合位于肚脐正下方 10 厘米处,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耻骨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连结两侧耻骨。
    • 耻骨联合分离,是一种患者自己能感觉到耻骨联合部位剧烈疼痛,或下肢无法行走的异常情况(医学上称为症状)。或者也可能是在体检时,医生检查出的身体异常(医学上称为体征)。
    • 耻骨之间的间隙一般仅为 4~6 毫米,孕期可增宽 2~3 毫米。当在外力作用下,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发生微小的错移,使耻骨联合距离增宽或上下错动,当 X 线提示耻骨联合间隙大于 10 毫米时,称为耻骨联合分离。
  • 可能是哪些部位的问题?多由于耻骨联合部位周围的韧带松弛,导致了该症状的发生。
  • 如何分类/分型/分期?目前该症状无相关分类、分型。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治愈:无法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积极接受复位治疗后,大多数耻骨联合分离症状消失,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 复发:若患者耻骨联合部位韧带松弛时,耻骨联合分离有复发的可能[1]

美国耻骨联合分离治疗

对症治疗,是治愈或缓解耻骨联合分离的主要措施。

治疗原则

治疗的总体原则是积极复位。

治疗方式

对于耻骨联合分离,医生可能会采取下列治疗方法:

  • 骨盆矫正带[4]是本症状最常用、最有效、最简单方便的方法。目的是通过物理固定矫正,帮助收紧骨盆,使分离的耻骨联合部位快速恢复。
  • 针刺:耻骨联合两段针刺加电针治疗,目的是帮助耻骨联合部位复位。
  • 手法复位:目的是帮助耻骨联合部位复位。通过手法复位后,再配合适当的卧床休息,症状可以消除。
  • 牵引复位:目的是帮助耻骨联合部位复位。首先按揉放松,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裸部,使患者呈双腿髋屈膝并外旋外展状后,两手突然用力将双腿内旋收拉直,即可复位。
  • 按压复位:目的是帮助耻骨联合部位复位。
    •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在耻骨联合部,在患者呼气状态下突然向下用力按住,即可复位。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于骶尾部正中,在进行旋转按揉的情况下,双手突然用力向下按压,从而使其复位。

发展和转归

  •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随着疾病发展,患者症状会逐渐加重,耻骨联合部位会持续疼痛,或慢性长期不愈,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影响双下肢功能,导致无法正常行走。
  •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可以治愈,症状会消失,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治愈后,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下垂、阴道松驰、尿失禁等妇科疾病后遗症,但不会影响寿命。

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的因素

耻骨联合分离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分娩等因素有关[1]

常见原因

疾病

除疾病以外的其他原因

  • 外伤因素:当自身耻骨联合部位结构薄弱,在遭受外界暴力的直接作用下,但尚未达到耻骨骨折的严重程度时,就可能导致耻骨联合距离增宽或上下错移。
  • 分娩:孕期孕妇受内分泌影响,耻骨联合部位周边的韧带组织松弛,受到轻微外力影响就可导致耻骨联合分离。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急产、用力不当,均可导致本症状。

哪些人容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

患有上述疾病或具备上述原因的人群,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耻骨联合分离预防

防护原则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等。

日常护理

护理的原则

  • 密切观察:本症状有可能复发或加重,如出现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例如观察有无疼痛、活动受限等现象。同时,应密切关注双下肢走路情况是否改善[5]
  •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需定期至医院复查,监测相关症状。由于每一位患者的疾病情况不同,所以复查规律及检查项目请遵从医生建议。

家庭缓解症状的措施

  • 合理安排运动:
    • 疾病治疗及恢复阶段,患者尽量保持平卧姿势,避免活动,以免加重症状。
    • 疾病缓解后,可以正常生活和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
  • 饮食安排:均衡,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避免食用辣椒、葱蒜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重油重盐饮食。
  • 保持良好心态:本类疾病病情较重时,可能影响患者活动能力,患者心理负担较重,需要家人或朋友的正向引导、安抚及陪伴,树立生活的信心。

预防

预防的原则是避免外伤,适当锻炼,增加韧带韧性。平常注意补充营养,孕妇在孕期需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并积极配合助产。

  • 孕期要科学合理地膳食:避免因营养过剩,以免胎儿过大,分娩时加重耻骨联合分离。
  • 保持正确的生产姿势: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积极配合助产,正确用力,避免用力过猛。对于一些巨大儿、产程长等可导致难产的情况,宜行剖腹产。
  • 产后恢复:妊娠期及产后出现骨盆疼痛时,不必太过紧张。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卧床休息,床垫不宜过软。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及久坐。
  • 适当锻炼:日常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或拉伸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张力。但要避免腰、臀部的大幅度运动及其他剧烈运动。
  • 注意安全,避免外伤:提高防护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免出现外伤。

更新信息:

更新时间:2021 年 04 月 02 日

感谢西安市中心医院骨科 张靖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参与本文内容更新撰写

感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李立军 副主任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审阅

美国日本医生

Ricky Clay MD
经验:6-10年
Nathan Formaini DO
经验:6-10年
Sergio Murillo MD
经验:6-10年
Heather Benjamin MD
经验:11-20年
Suzanne Reitz MD
经验:11-20年
Heather Miske DO
经验:11-20年
Bert Hepner DO
经验:11-20年
Steven Paterno MD
经验:11-20年
Aliana Abascal MD
经验:3-5年
Wali Abawi DO
经验: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