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易于察觉异常,大多表现为上腭浅表的溃疡、软腭运动不对称、吞咽或说话疼痛不适。
软腭癌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肿瘤,没有明确的直接致病原因,因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发病。
早期常有不适症状,有吞咽不适、口腔溃疡疼痛或发现颈部肿块等时,应及时就诊。
早期一般都有不适症状,会感觉到口咽部不适,但不是特别明显,易被忽视。当发现吞咽不适、发音不清、运动障碍,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不明新生物、口腔异味、颈部肿块等时,应引起重视,及时至医院就诊。
医生会仔细询问病情发展、病程时间、出现症状时间、有无生长加快、吞咽或说话时有无异物感、有无过度烟酒等刺激物嗜好。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全身、精神状态,观察是否有贫血、消瘦、精神萎靡等;检查软腭的黏膜面、悬雍垂及周缘黏膜的颜色及质地,观察是否有溃疡面、新生物,肿物的大小、边界、质地和活动度,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确定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是对软腭癌的定性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注意饮食和术后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软腭位于上腭(俗称上牙膛)的后三分之一,附着于硬腭后缘并向后延伸。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类,软腭癌(carcinoma of the soft palate)被列入口咽癌范围[1]。
软腭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尽量早期发现,尽早确诊,结合肿瘤组织来源、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和机体状况,行手术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软腭癌属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5 年生存率为 50%~80%,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术后应严密观察随访,如发现溃疡或新生物应及时就诊。
软腭癌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是由于自身遗传或外界环境刺激所致。具体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X 线及放射性物质可诱发癌变,周围组织放射治疗后可刺激软腭黏膜异常增生;放疗还可能引起口腔内唾液减少,由于软腭黏膜活动频繁,需要做发音、吞咽等大量动作,受刺激的风险增加。
HPV 感染能引起黏膜的增生性改变,很多口咽癌患者能检出 HPV 阳性。正常情况下,HPV 对人体感染能力较弱,但当皮肤黏膜受到理化因素导致损伤时,可为 HPV 的感染创造条件[2]。
营养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内分泌、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