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脏动脉瘤患者,目前通常认为当存在以下因素时应尽快治疗,包括:动脉瘤直径≥2cm、有明显症状、瘤体进行性增大、正备孕或已怀孕的女性等。而对于假性动脉瘤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就需立即治疗[1]。
内脏动脉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把动脉瘤从血液循环中隔绝,同时不影响原血管正常输送血液[1]。
治疗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和介入治疗,应根据动脉瘤具体位置、大小、形态、是否破裂以及患者年龄、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治疗方式[3][5]。
内脏动脉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其本质是内脏血管的瘤样扩张,未破裂的瘤体通常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该病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瘤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因为来不及抢救而死亡[1][3]。
若在发生破裂之前及时治疗,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然而,一旦出现瘤体破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达 25%~75%,其中对于假性动脉瘤患者,死亡率更是高达 70%~100%[3]。
目前为止,内脏动脉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如今多数学者认为,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血管创伤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可能与内脏动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2]。
存在上述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内脏动脉瘤,具体包括:
内脏动脉瘤患者在瘤体发生破裂前多无任何症状,也有患者可出现腹痛不适,或在腹部触摸到搏动性的肿块;一旦瘤体破裂,患者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常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而死亡[3]。
内脏动脉瘤的常见症状包括[2][3]:
内脏动脉瘤患者最主要、同时也是最致命的并发症是瘤体破裂致急性失血性休克,也可继发动脉粥样硬化[2][3]。具体如下所示:
当体检意外发现可疑的内脏动脉瘤,或出现腹痛及腹部触摸到搏动性肿物的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头晕等表现,要高度重视,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内脏动脉瘤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赖超声、CT 和 CT 血管成像(CTA)、磁共振(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措施,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2][4]。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内脏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可危及生命,故日常应格外注意避开增加内脏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包括血压波动(比如情绪激动)、腹压增高(比如用力排便)等。
内脏动脉瘤患者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7][9]:
内脏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指腹腔内各脏器所属动脉及其分支的瘤样扩张性病变,临床上以脾动脉瘤(占比约 60%)最常见,其次为肝动脉瘤(占比 20%)、肠系膜上动脉瘤(占比 5.5%)、腹腔动脉瘤(占比 4%)等等[1]。
内脏动脉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发病率约 0.1%~2%。但在所有腹内动脉瘤中,该病的发病率排名第三(仅次于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1]。此外,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普及和水平提升,内脏动脉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1]。
内脏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创伤、感染、血管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1][2]。
根据动脉瘤瘤壁是否为完整的动脉壁三层结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内脏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后者是由于动脉壁破裂后在局部形成与破口相同的血肿所致,故不具备完整的三层动脉壁[2]。
内脏动脉瘤在发生破裂前患者多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痛症状,或在腹部触摸到搏动性的肿块。一旦瘤体破裂,患者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3]。
内脏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腹手术(比如动脉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术等),以及腔内介入治疗(比如动脉瘤栓塞术、覆膜支架植入术等)。医生根据动脉瘤具体位置、瘤体大小、形态、是否破裂以及患者年龄、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时机和具体方式[3][5]。
内脏动脉瘤的本质是内脏血管的瘤样扩张,未破裂的瘤体通常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该病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瘤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因为来不及抢救而死亡[1][3]。
脏动脉瘤是一种良性病变,若在发生破裂之前及时治疗,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然而,一旦出现瘤体破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达 25%~75%,其中对于假性动脉瘤患者,死亡率更是高达 7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