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应如何治疗?
脑干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一般治疗
主要是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护,具体包括:
- 卧床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 2~4 周,避免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 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会将昏迷患者的头歪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并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护士会随时吸出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医生会行气管切开,辅助机械通气。
- 吸氧:医生常会给有意识障碍及缺氧的患者吸氧,以改善缺氧状况。
- 鼻饲:护士常会对昏迷或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鼻饲,以免进食水时发生误吸。鼻饲方法为,将一根塑料管经鼻插入胃中,用注射器将流质食物直接注入胃内。
- 对症治疗:医生可能会对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用镇静药物,对便秘患者用缓泻剂。
- 预防感染:护士会通过口腔护理、吸痰等方法来减少呼吸道感染,通过膀胱冲洗来减少导尿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昏迷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严密观察病情:患病期间,护士会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降低颅内压治疗
脑干出血后,血肿会占据一定的颅内空间,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也会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这是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降低颅内压治疗以静脉滴注渗透性脱水药甘露醇为主,一般应用 5~7 天。
- 还可联合应用利尿剂呋塞米,以增加疗效。
- 甘油果糖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医生可能会选用。
- 抬高床头约 30°,可增加颈静脉回流,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血压调控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增加致残、致死风险。适当降低血压可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医生常用静脉或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
- 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
- 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β1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
防治并发症
脑干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需要积极防治,改善预后。
- 加强口腔护理、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酌情应用抗生素等措施,能一定程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出血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一类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可一定程度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如病变累及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引起 39~40℃ 的高热,医生会采用物理降温予以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全身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如下措施:
- 体位护理:将瘫痪肢体放置在与挛缩倾向相反的功能位置:肩关节屈曲、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略背伸,手指伸展或微屈,下肢稍屈膝、屈髋,踝关节置中位。尽可能多取患侧卧位,可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肢体、减少痉挛。勤翻身,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肺部感染。
- 患体按摩:按摩要从肢体的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而快,反复进行;同时配合涌泉穴、劳宫穴、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的按摩,2 次/日,15~30分钟/次,防止肌肉萎缩。
- 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应在肢体按摩后,全关节范围内活动上下肢各个关节,2 次/日,30分钟/次。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全范围,每个关节活动 3~5 回。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开展主动运动。
- 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构音障碍及听觉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从发音器官训练开始到发单音节、单字、单词,认人、物品名称,反复读、认,巩固效果。同时利用各种刺激法,强化应答能力,根据失语不同类型及程度给予针对性指导。家属应耐心协助,不宜过急,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示肯定。
- 肢体功能锻炼: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主动活动。站立练习时,最开始可在有依靠的情况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 10~20分钟,同时指导其进行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随着病情改善,可尝试无依靠站立,逐渐过渡到步行。患侧上肢主要做各关节的主动练习,加强掌指关节活动与拇指的对指练习,以促进手功能顺利康复。在此过程中,给予详细指导,及时纠正,达到逐步康复。
-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上肢练习为主。首先学习用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物件,如皮球、筷子、笔、纸等。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在学好抓握的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开始时可有人协助,特别是洗澡。
- 心理治疗:对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有异常的患者,可进行心理调整或治疗。
- 传统康复疗法:传统中医针炙、按摩、推拿等疗法,有助促进康复。
- 其他:利用矫形器、假肢及辅助器械等,补偿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