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毛囊角化病是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相对角层增厚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主要影响皮肤外观,而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严重影响。
毛囊角化病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轻症患者无需治疗,注意日常护肤及避免烈日暴晒。局部严重者可以考虑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即为口服或涂擦药物,特殊光线照射或手术切除。
对于肥厚型皮损,擦皮术、手术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缺点是容易形成瘢痕。由于毛囊角化症是伴随终生的遗传性皮肤病,因此无论是在术前、术后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
毛囊角化病主要影响皮肤外观,而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严重影响;且大多数病例冬季好转或痊愈,皮损经正确规范治疗后,可明显控制病情,不影响正常生活。
毛囊角化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精神类疾病。
毛囊角化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有研究者认为是 ATP2A2 基因突变引起的角化过程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有 140 余种基因突变被报道,包括错义突变、读框移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其中错义突变与病情相关。还有研究认为与维生素 A 代谢障碍、日光照射诱发、营养神经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
容易患毛囊角化病的危险因素:
患者疾病部位的皮肤呈角质增生、粗糙、増厚、干燥而有脱屑,出现毛孔粗大、鳞状皮屑、足底脱皮、脓性分泌物及瘙痒和疼痛等表现。早期皮损为小丘疹,不久其顶端覆有新生痂皮,再逐渐增大成疣状,所谓疣状即指皮肤表面长出来的,多表现为突起状,因形似疣而称疣状,最终可融合形成疣状斑块。在多汗、摩擦处可形成严重损害。少数患者还可发生大疱性损害,以皮肤大疱样损害为特征;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而致皮肤肿胀、糜烂、渗血和散发臭味。
毛囊角化症是遗传性疾病,无法有效的预防,注意防晒以及避免一些致病性刺激因素,可降低发生率和复发率。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任何一种疾病都适用,当患者出现如自觉瘙痒、疼痛等症状或无意发现异常皮损如皮肤粗糙增厚、红肿胀痛及覆有鳞状细屑时,需要及时就医。以上异常情况除了考虑毛囊角化病,还可能是毛周角化病、小棘苔藓、毛发红糠疹等疾病,也需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