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新生儿黄疸或伴有慢性贫血症状,最好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测和基因测序等一系列排查手段,可以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并根据病情程度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多数患者在婴儿期就会表现出己糖激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贫血和黄疸(皮肤或眼睛呈黄色)。由于其他先天性疾病或毒性物质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因此家长最好尽快带患儿去血液专科确诊病情,及早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和护理,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而言,该病除慢性贫血之外再无其他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而自身根本无从预测究竟是何疾病。患者还是有必要去医院查明病因,由医生对症下药,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尽可能改善症状或维持稳定,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控制病情进展风险。
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可能询问的内容包括:
随后,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来鉴别发生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最终得出确诊结果。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己糖激酶缺乏症患者应该注意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讲究个人卫生,传染病高发季做好防护,尽可能降低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吸入肺部的氧气只有与红细胞结合之后,才能运送到全身的各处组织器官,满足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所需。在血流循环的过程中,红细胞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依赖于葡萄糖代谢。假如细胞发生了代谢障碍,就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出了故障,缺乏足够的能量对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形态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己糖激酶缺乏症(Hexokinase deficiency)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病,它可能会造成红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产能过程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甚至致使其更容易破裂而发生溶血。多数情况下,该病患者出生后就伴有新生儿黄疸和慢性贫血,以轻~中度贫血居多。自从 1967 年美国医学专家公布首个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发现了约 30 例患者。更多的病例很可能因为没有明显不适未曾就医,或临床筛查、确诊的技术难度较大造成误诊、漏诊而未被发现。
对于己糖激酶缺乏症,临床始终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对于新生患儿通常给予光照和输血治疗。部分患者成年后病情趋于稳定,无需特殊治疗;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输血,医生一般会推荐进行脾切除术,从而减少输血需求。
该病目前无法彻底根治,因此医生的治疗重点在于尽量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临床应对策略以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为主:
己糖激酶缺乏症是由基因突变所致。红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产能的途径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并最终损害了细胞的正常结构或功能,使其易于破裂。
己糖激酶缺乏症患者多数自幼就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和慢性贫血,有部分基因缺陷严重的胎儿甚至无法存活。随着年龄上升,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趋于稳定;但另一部分患者则需长期输血,甚至可能出现其他部位的并发症。
多数己糖激酶缺乏症患儿出生后就伴有明显的新生儿黄疸和贫血,轻度、重度贫血均有可能。
随着年龄增加,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趋于稳定。但还有部分患者的贫血始终无法控制,需要长期输血,甚至可能出现其他部位的并发症。
少数基因缺陷严重的胎儿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难以存活:
己糖激酶缺乏症是基因缺陷导致,个体无法预防其发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详见“日常”),降低急性溶血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