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因分类不同,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有的症状不典型,有的病情进展较快,还可能出现急性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癫痫、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时,需要立即急诊就诊。
医生会首先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查体情况、耳镜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胆脂瘤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胆脂瘤是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中耳胆脂瘤的总称。
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此外,三种类型胆脂瘤的起病原因、发病部位不相同,治疗手段也不一致,但都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均提倡早诊早治,以避免重症并发症的出现。
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时,应尽可能将囊肿、囊壁完全切除,但可能存在囊肿与周围结构,如脑干等组织,黏连紧密,此时,在保留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可进行部分切除肿瘤。因此,可能因肿瘤部分残留,导致术后复发,但复发率较低,且肿瘤生长缓慢,可再次手术治疗。
如果在手术前,颅内胆脂瘤已经破裂的患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注意周围神经、血管的保护。对于破裂后广泛播散于蛛网膜下腔的脂滴,常在术中无法完全清除。残存的脂滴,一般不会加重或产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因此也无需刻意清除[4]。
治疗原则是要彻底清理病灶,使耳道上皮的迁移能力正常恢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多是使用水杨酸、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外用等方式治疗,适用于分期较早及老年患者。
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内容包括两方面: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可能存在的缺损。
手术原则是完全清除胆脂瘤坏死的骨组织及皮肤,磨光滑骨性外耳道,保留正常的皮肤,通过手术可以成形外耳道,重建耳道的蝶形结构,恢复耳道的自洁能力。一般认为,在外耳道胆脂瘤的分期中,II 期以上的病变,均需要手术治疗[2]。
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手术多种多样,通常为鼓室成形术、中耳病变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
目前,对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以手术方法为主,但同时,应对其致病菌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抗生素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不能完全解决内部胆脂瘤的病灶,故药物治疗只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和准备[5]。
胆脂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该病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肿瘤破裂、颅内感染、脑膜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恶变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胆脂瘤是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中耳胆脂瘤的总称,每种类型的胆脂瘤均存在不同的发病原因。
中耳胆脂瘤,主要因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生长堆积所致。目前,认为中耳胆脂瘤除了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咽鼓管长期阻塞或功能不良有关,还可能与细菌感染、维生素 A 缺乏、颞下颌关节炎继发等因素相关。
胆脂瘤的三大分型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中耳胆脂瘤,临床表现各异。
大部分颅内胆脂瘤患者都可出现头痛症状,而其他临床表现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慢性中耳疾病,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
中耳胆脂瘤进一步可引起面瘫、迷路炎(内耳炎)、耳后骨膜下脓肿及各种颅内外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