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丙型肝炎,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造成肝功能损害。目前根据不同的肝炎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相似,可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厌油等症状,部分还可出现黄疸,也就是指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表现为眼睛巩膜发黄、尿黄、皮肤黄的一种症状。什么是丙型肝炎?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大多表现为慢性病程(即患病时间较长,超过 6 个月)。患病情况如何?丙型肝炎在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 1.7 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 1000 万。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丙型肝炎病毒是“罪魁祸首”,该病毒感染人体导致疾病发生。传染途径是什么?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传播。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易感。患者会有什么表现?多数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并未出现特异症状,因此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多表现为易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慢性病程中与其他慢性肝炎表现类似,可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腹部疼痛等症状,部分还可出现黄疸。本病有什么分型分期?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慢性(感染持续 6 个月以上);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等。中度: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腹胀、黄疸、食欲缺乏、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等。本病该如何治疗?目前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再辅以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本病有什么危害?能治好吗?有后遗症吗?患者若不积极治疗,病情经久不愈,则会导致慢性丙型感染,还会致出现肝硬化,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最后肝衰竭死亡。对于急性丙型感染患者,部分人可以不用治疗而自愈,但大部分还是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所以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治愈,或转变为病毒携带者(即只携带病毒,但不表现症状)。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积极、正规接受治疗,一般病情可控制,预后(也就是疾病的结局)较慢性乙型肝炎要好。急性丙型肝炎,指患者近期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指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慢性丙型肝炎可能会引发肝脏纤维化,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肝细胞癌。

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前往急诊:

  • 出现非常严重的意识障碍或产生幻觉;
  • 呕血;
  • 黄疸进行性加深。

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前往就医:

  • 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 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或是丙型肝炎感染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
  • 出现丙型肝炎的症状(疲劳、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灰色便、发热),并且有丙型肝炎暴露史。

下列专科医生能够诊断丙型肝炎并提供更多帮助:

  • 消化科医生
  • 肝病科医生
  • 感染科医生

医生是如何诊断丙型肝炎的?

医生往往会分两步来诊断和评估丙型肝炎:

  • 首先,医生会根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丙型肝炎。
  • 其次,医生会通过一些辅助检查手段来评估肝脏功能、查看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是抽血样本进行分析,尿常规和粪便常规要取尿和粪便的样本,介绍如下: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这个项目用以初步筛查抗 HCV。如果抗 HCV 阳性,则表明患者曾经感染过 HCV,但无法区分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如果抗 HCV 阴性,一般情况下排除了病毒感染,但某些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所谓“假阴性”指的是某项检查的真实结果应该是阳性,但由于操作、仪器、个人身体特性等原因导致结果呈阴性。
  • 丙型肝炎病毒 RNA (HCV RNA):对于抗 HCV 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检测 HCV RNA,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对于可能抗 HCV 假阴性者,仍需要做 HCV RNA 检测,具体情况医生会帮助判断。这个项目是确诊丙型肝炎的“金标准”,还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效果。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确定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是医生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 肝脏生化检测:包括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胆红素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
  • 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用于诊断凝血功能。
  • 血氨:肝衰竭时清除氨的能力减退,可导致血氨升高,用于协助诊断重型肝炎或肝性脑病
  •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用于判断身体的一般情况,尿常规和粪常规还有助于黄疸的诊断。
  • 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酶、III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IV 型胶原、板层素、脯氨酰羟化酶等,用以识别和评估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监测病情进展,但缺乏特异性。

其他检查项目:

  • 影像学检查:用以监测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了解是否有肝硬化、发现肝脏肿瘤。检查项目包括腹部超声、CT 和 MRI。
  • 肝组织病理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取一小块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丙型肝炎筛查

筛查通常使用的是:采血样本,进行抗 HCV 检测。对于筛查阳性者再进一步检测 HCV RNA 进行确诊。

通常下列人群应接受丙型肝炎筛查: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
  • 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包括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血液透析、内镜检查、有创导管或其他有创介入诊疗。
  • 肝脏生化检测发现不明原因的异常,如 ALT 升高、胆红素升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什么时候开始的腹部疼痛或者不适?
  • 家中有没有丙型肝炎患者?
  • 有没有输过血或其他血制品?
  • 有没有拔过牙、纹身?
  • 有没有吸毒?
  • 有几个性伴侣?有没有高危性行为史?
  • 母亲是不是丙型肝炎患者?

日常

不同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表现不同,有些患者会感到疲乏、不适或消化道症状。除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外,患者可在家中采取生活方式调整的各项措施帮助自己在身体上和情绪上都保持良好的状态。

丙型肝炎患者生活中有何注意事项?

  • 保持健康生活、提高机体免疫力。以下措施有一定作用:
    • 放慢生活工作的节奏:疲乏是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症状。如果患者感到疲乏劳累,则应减少工作并充分休息。例如,请人帮助自己处理家务,向工作单位申请减少工作时间(或者工作时间更灵活)。
    • 适当锻炼:患者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当锻炼。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以使患者获得充沛的能量,也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 合理饮食:有时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难以进食的症状,患者可能没有食欲或感到恶心。这种情况下,即使患者没有进食的欲望,少量多次进食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患者会在下午出现恶心的症状,可尝试在早晨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患者存在肝硬化,则不建议食用盐含量较高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 缓解抑郁:长期患有严重疾病会使患者感到愤怒或沮丧,产生抑郁情绪。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咨询医生,确定是否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或咨询治疗。
    • 了解疾病:了解丙型肝炎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治疗疾病。患者对丙型肝炎了解得越多,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帮助就越大。
  • 避免酒精和药物: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摄入损害肝脏的物质,如酒精和毒品,还要注意避免使用某些损害肝脏的药物。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负荷,丙型肝炎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
  • 控制瘙痒:如果患者感到皮肤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缓解瘙痒。服药期间务必遵循药物说明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丙型肝炎患者如何避免传播给他人?

  • 提醒和告知以下人群,您的患病情况:一同生活的人、性伴侣、医生,以及任何会接触到您血液或体液的人。
  • 覆盖切口、擦伤和水泡来,防止他人与自身血液和其他体液接触。丢弃任何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创可贴。
  • 不参加献血、捐精或捐卵。
  • 使用水和肥皂洗手及与自身血液接触的任何物品。
  •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或任何可能携带自身血液的物品。
  • 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
  • 患有丙型肝炎的哺乳期母亲能持续哺乳(因为丙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乳汁传播),但要注意避免乳头破裂,这可能导致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丙型肝炎介绍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造成肝功能损害。目前根据不同的肝炎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1]。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相似,可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厌油等症状,部分还可出现黄疸,也就是指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表现为眼睛巩膜发黄、尿黄、皮肤黄的一种症状。

  •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大多表现为慢性病程(即患病时间较长,超过 6 个月)。
  • 患病情况如何?丙型肝炎在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 1.7 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 1000 万。
  •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丙型肝炎病毒是“罪魁祸首”,该病毒感染人体导致疾病发生。
  • 传染途径是什么?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传播。
    •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 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 易感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易感。
  • 患者会有什么表现?多数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并未出现特异症状,因此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多表现为易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慢性病程中与其他慢性肝炎表现类似,可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腹部疼痛等症状,部分还可出现黄疸。
  • 本病有什么分型分期?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慢性(感染持续 6 个月以上);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等。
    • 中度: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
    •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腹胀、黄疸、食欲缺乏、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等。
  • 本病该如何治疗?目前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再辅以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
  • 本病有什么危害?能治好吗?有后遗症吗?
    • 患者若不积极治疗,病情经久不愈,则会导致慢性丙型感染,还会致出现肝硬化,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最后肝衰竭死亡。
    • 对于急性丙型感染患者,部分人可以不用治疗而自愈,但大部分还是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所以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治愈,或转变为病毒携带者(即只携带病毒,但不表现症状)。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积极、正规接受治疗,一般病情可控制,预后(也就是疾病的结局)较慢性乙型肝炎要好。
    • 急性丙型肝炎,指患者近期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指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慢性丙型肝炎可能会引发肝脏纤维化,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肝细胞癌。

美国丙型肝炎治疗

对于急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预防其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再辅以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丙型肝炎?

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方面:

  • 传统抗病毒治疗:采长效干扰素(peg-interferon, Peg-IFN) + 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 ,这是国内的标准治疗方案,能使大部分患者清除病毒。但不良反应较大,治疗周期较长。
  • 近年来:以直接抗病毒药物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治愈率更高、副作用更少、治疗周期更短,逐渐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首选方案。这与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关。
    • 目前,在国外已有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上市,医生们将他们与长效干扰素或利巴韦林合用,也可以和其他直接抗病毒药物合用。丙型肝炎领域新药研发进展飞速,不断有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
    • 在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药物有阿舒瑞韦、达卡他韦、雷迪帕韦、索磷布韦、奥比帕利(抗丙肝病毒复方制剂,由奥比他韦、帕利瑞韦和利托那韦 3 种药物组成)、达塞布韦、索磷布韦与维帕他韦复方制剂、艾尔巴韦与格拉瑞韦复方制剂、Vosevi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
    •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药物有:达诺瑞韦(我国首个本土原研的抗丙肝病毒新药)、盐酸可洛派韦(第二个国产 1 类创新药)。

在恢复肝功能方面,治疗如下:

  • 非特异性护肝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类等;
  • 降低黄疸程度:低分子右旋糖酐、苯巴比妥等。

在免疫调节方面,胸腺肽等药物有一定作用。

目前有哪些在研究中的新药呢?

丙型肝炎领域新药研发进展飞速,不断有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但截至目前,以下一些新药还没有在中国上市,但已经在欧美国家上市的药物有:

司美匹韦、拉维达韦、英莱布韦、伏拉瑞韦。

目前国内外丙肝药物审批竞争激烈,目前拉维达韦、英莱布韦、伏拉瑞韦都在申请上市或临床试验中。

由于丙型肝炎领域新药进展迅速,建议患者密切关注最新资讯,并与医生紧密沟通,以作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如何治疗丙型肝炎并发症?

肝脏移植:

  • 如果丙型肝炎持续恶化,可能导致患者肝脏功能停止运转,这种情况称为终末期肝衰竭。此时,肝脏移植可能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
  • 但是,如果患者酗酒、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患有严重抑郁症或其他特定心理疾病,可能不宜选择肝脏移植。
  • 肝脏移植后,患者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终身随访,患者还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避免身体排斥新的肝脏。

疾病发展和转归

  • 若不积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经久不愈,可导致出现肝硬化,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最后肝衰竭死亡。
  • 对于急性丙型感染患者,部分人可以不用治疗而自愈,但大部分还是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所以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治愈,或转变为病毒携带者(即只携带病毒,但不表现症状)。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积极、正规接受治疗,一般病情可控制,甚至可达到治愈,预后(也就是疾病的结局)较慢性乙型肝炎要好。
  • 经正规治疗,症状好转、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并停药后,第 1 年每 3 个月进行一次丙肝病毒定量检测,1 年后每 6 个月进行一次丙肝病毒定量检测,如 2 年之内病毒定量均为阴性,认为达到“治愈”。但仍需持续监测,以免复发。

导致丙型肝炎的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的病因。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病毒直接攻击人体细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进行“反击”清除感染的细胞。其中,名为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TL) 的免疫细胞起了重要作用,它可直接杀伤受病毒感染的肝脏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病变。

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患者有血液接触则会传播丙型肝炎,其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与患者共用注射器吸毒,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在过去,血液和血制品是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 在少数情况下:患有丙型肝炎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播给刚出生的婴儿;医务人员,也可能不慎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而导致传染。
  • 请注意以下两点:
    • 通过性接触传播丙型肝炎的风险很小,但有多个性伴侣或同性恋者感染的风险会升高。
    • 与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拥抱、亲吻、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并不会传播丙型肝炎。但生活中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或牙刷,则可造成丙型肝炎感染,一般认为这与口腔中的黏膜损坏,病毒进入血液有关系。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 静脉吸毒者。
  • 具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等。
  • 具有高危性行为史,如有多个性伴侣或同行恋者。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侣,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
  •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所生的子女。
  • 具有职业或其他原因(文身、穿孔、针灸等)所致针刺伤史。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
  • 1993 年前,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我国自 1993 年起即对献血人员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筛查,所以不用担心献血会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指患者近期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大部分患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指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慢性丙型肝炎可能会引发肝脏纤维化,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肝细胞癌。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都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丙型肝炎。

少数急性感染者会在感染病毒后的 1~ 3 月内出现症状,可能包括:

  • 易疲劳;
  • 关节疼痛、肌肉酸痛;
  • 肝区(右上腹部)不适;
  • 皮肤瘙痒;
  • 黄疸(眼睛巩膜发黄、尿黄、皮肤发黄)。

丙型肝炎能引起患者的肝脏损伤(如肝硬化)。如果进展为肝硬化,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肝掌:即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引起的手掌泛红。
  • 蜘蛛痣:即表皮下的血管丛,外观像微小的红色蜘蛛,可能出现于胸部、肩部和面部。
  • 腹水增多。
  • 出血倾向:重度肝炎导致肝细胞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易出血。

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这种损伤能引起如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及注意力障碍等,可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 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静脉曲张,多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造成上消化道大出血。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疾病会怎样发展?

急性丙型肝炎的疾病进程:

  • 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立即进入急性感染期。有些患者可以清除病毒,并不会导致任何肝脏问题;但多达 55% ~ 85% 的患者将转为慢性丙型肝炎。
  • 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感染丙型肝炎后并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能长时间不知道自己患病。

慢性丙型肝炎的疾病进程: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会引发肝脏纤维化,最终出现更为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肝细胞癌。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展通常比较缓慢,感染 20 年后,约 5% ~ 15% 的患者会发生肝硬化;感染 30 年后,约有 1% ~ 3% 的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2]

丙型肝炎预防

没有有效的疫苗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防,但能够通过一些措施预防丙型肝炎病毒传播,如避免共用注射器、遵循医学操作安全指南、使用针头时充分消毒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静脉吸毒者应劝导其戒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指导他们参加注射器更换项目或到毒品康复中心指导。
  • 如在医疗机构工作,应遵守安全指南。戴防护手套,穿防护衣并且正确处置注射器和其他被污染的尖锐物品。
  • 如果进行文身、穿耳环孔或针灸,要确保从业者对设备和用品进行消毒。

健康人如何避免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呢?

由于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染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所以日常需要注意:

  • 如果伴侣患有丙型肝炎,性行为时请使用避孕套;
  •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血糖仪、牙刷、剃须刀等,因为丙型肝炎会经过微量血液传播;
  • 在清理他人血液时,请戴手套、使用消毒剂;
  • 需要注意的是:丙型肝炎不会通过食物或水传播,所以与他人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喷嚏、咳嗽等行为并不会传染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