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细菌性心包炎,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细菌性心包炎

细菌性心包炎

细菌性心包炎是指当细菌感染胸内组织如肺或胸膜时蔓延到心包,导致心包感染发炎造成的病症。主要的致病菌有革兰氏阴性菌、结核杆菌和葡萄球菌。该病还可以通过血液散播,胸部外伤细菌感染等诱发。目前没有发病率数据,因抗生素发展较快,控制感染容易,目前患此病的人较少。但是患该病的病人,如为化脓性感染,其死亡率极高,即使治疗后,其死亡率也高达 40%。细菌性心包炎可由细菌感染如革兰氏阴性菌、结核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胸部外伤、胸外手术感染等引起。细菌性心包炎初期是纤维蛋白性炎症,随着病程加深,中期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炎症,最后转为化脓性炎症。患该病的患者通常以高热、寒战、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同时外科手术治疗清除心包积液作为辅助治疗。细菌性心包炎不治疗,可形成缩窄性心包炎,导致心力衰竭,又因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严重者可致死。施行心包切开术易患心包切开术综合征,目前暂无预防方法。
胸部

就医

当患者出现高热、寒战、意识改变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高热
  • 寒战
  • 意识改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细菌性心包炎

当医生怀疑是细菌性心包炎时,将通过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血液检查、心动超声图、心包穿刺液培养等检查来确诊。

相关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 血液检查:抽血化验体内血液中各项指标,医生可通过判断白细胞是否升高来诊断是否是细菌感染。
  • 心电图:电图是诊断细菌性心包炎重要的一项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技术。当医生可观察除心电图异常,再结合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确诊该病。该项检查无创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
  •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有时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无异常表现,便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有助于明确诊断该病。
  • 心动超声图:医生可通过观察是否有液性暗区来判断是否有心包积液和估算心包积液量,必要时还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定位,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心包穿刺。
  • 心包穿刺液培养:如为细菌性心包炎,穿刺液经培养可发现细菌菌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之前有没有胸部外伤,处理后是否仍有感染?
  • 之前有没有做过胸外的手术?
  • 有没有细菌感染但是没有治疗?
  • 之前有没有从事空气环境不好的工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这个病能不能治好?
  • 如何治疗?
  • 治好了对心脏功能影响大不大?
  • 治好了需要注意什么?
  • 细菌感染会不会复发?
  • 会传染吗?

日常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手术切口的保护,避免二次感染,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切口可能出现疼痛,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切口有无分泌物、红肿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密切监测心率及血压。
  •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觉得自我感觉恢复而减量,抗感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私自减量导致的复发可引起细菌耐药,给二次治疗带来困难。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 饮食(术后):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 饮食(非手术):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
  • 大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 运动(术后):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 运动(非手术):日常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不超过 30 分钟为宜,每周运动 3~5 次。
  • 戒烟、限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应戒烟。每日饮酒不应超过 1~2 份标准量(1 份标准量为啤酒 285 毫升,红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细菌性心包炎介绍

  • 细菌性心包炎是指当细菌感染胸内组织如肺或胸膜时蔓延到心包,导致心包感染发炎造成的病症。主要的致病菌有革兰氏阴性菌、结核杆菌和葡萄球菌。该病还可以通过血液散播,胸部外伤细菌感染等诱发。
  • 目前没有发病率数据,因抗生素发展较快,控制感染容易,目前患此病的人较少。但是患该病的病人,如为化脓性感染,其死亡率极高,即使治疗后,其死亡率也高达 40%。
  • 细菌性心包炎可由细菌感染如革兰氏阴性菌、结核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胸部外伤、胸外手术感染等引起。
  • 细菌性心包炎初期是纤维蛋白性炎症,随着病程加深,中期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炎症,最后转为化脓性炎症。
  • 患该病的患者通常以高热、寒战、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 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同时外科手术治疗清除心包积液作为辅助治疗。
  • 细菌性心包炎不治疗,可形成缩窄性心包炎,导致心力衰竭,又因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严重者可致死。
  • 施行心包切开术易患心包切开术综合征,目前暂无预防方法。

美国细菌性心包炎治疗

细菌性心包炎可通过大剂量抗生素控制,辅以外科心包切开术引流,清除心包积液,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

抗生素的选用主要在于确定是何种细菌感染,通过对心包腔抽取的心包积液做细菌培养并鉴定菌种,通过药敏实验筛选敏感的抗生素,然后大剂量应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用药

  •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 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 头孢 2、3、4 代: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

手术治疗

心包切开术:切开心包对心包积液进行充分引流,避免积液过多或脓性积液包裹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同时清除心包积液的细菌,防止在心包腔继续大量繁殖。经心包切开术引流后,患者可能患心包切开术后综合症,目前暂无预防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细菌性心包炎在抗生素为广泛应用时死亡率很高,但随着当今抗生素应用和发展,患该病的几率很小。

  • 患细菌性心包炎后,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细菌性心包炎可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心肌损伤、败血症等症状,轻者影响心功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咳血等心力衰竭的体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者因败血症脓毒血症死亡。
  •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经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都能控制细菌感染,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
  • 经心包切开术引流后,患者可能患心包切开术后综合症,目前暂无预防方法。

导致细菌性心包炎的因素

细菌性心包炎常见病因主要是脓胸或肺部感染时,没有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导致细菌蔓延到心包,侵犯心包导致的炎症。

细菌性心包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脓胸:脓胸是细菌性心包炎常见的原因之一。当细菌侵犯胸膜腔时,产生了大量的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积液中的细菌向心包蔓延,导致细菌性心包炎
  • 肺炎:肺炎是细菌性心包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之一。一般为链球菌感染肺部,感染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导致胸膜腔产生积液,积液中的细菌侵犯心包可导致细菌性心包炎
  • 毒血症、败血症:细菌性心包炎可继发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哪些人容易患细菌性心包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细菌性心包炎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群体抵抗力较差,被细菌感染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杀死病原体。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细菌性心包炎

  • 炎症:如红斑狼疮患者、结核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
  • 外伤:如肋骨骨折,导致细菌侵犯胸膜腔。
  • 部分职业病:如硅肺、矽肺、石棉肺等。
  • 药物过敏:异烟肼、苯妥英钠、普鲁卡因胺等药物过敏。
  • 败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细菌性心包炎症状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等是细菌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

细菌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寒战、高热:患者腋下温度高达 39 度以上,同时又感觉到很冷。这是因为当细菌感染发展为脓毒血症时,血液中充斥着大量的毒素,破坏了人体冷热调节机制,同时免疫系统通过升高体温增强抵抗力,因此出现了体温升高寒战并存的体征。
  • 呼吸困难:感觉呼吸费劲、吸气不足,呼吸频率、节奏加快,呼吸深度变浅。
  • 颈静脉怒张:正常情况下,颈静脉不显露;当颈静脉怒张时,可明显看到颈静脉充盈、膨胀突出于皮肤表面,用手可以摸到明显突出的轮廓。
  • 心动过速:心跳每分钟超过 100 次。

细菌性心包炎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 心包填塞:当细菌侵犯心包时,免疫系统在抵抗杀灭细菌时,一开始有纤维蛋白浆液渗出,随着病程加深,大量的积液压迫心脏,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舒张,造成这种现象就叫心包填塞
  • 缩窄型心包炎:细菌在侵犯心包时,因为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粘连,是心包腔缩小或消失,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舒张。
  • 室壁瘤' target='_blank'>假性室壁瘤:当细菌性心包炎没有及时控制,细菌继续侵犯心脏,导致心肌细胞坏死,高压血流冲击坏死的心肌细胞,导致心脏破损,血液漏至心包腔间隙,在心包腔隙形成的血肿与纤维化的心包形成假性的室壁瘤

细菌性心包炎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少抽烟,尽量不做引起肺部疾病的工作。
  • 平常注意预防感冒,如遇感染,应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 注意出行安全,避免各种外伤导致细菌入侵血液或感染组织。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婴幼儿和老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美国日本医生

Ilie Barb MD
经验:11-20年
Chao-Wei Hwang MD
经验:11-20年
Aimee Welsh MD
经验:11-20年
Michael Chunn MD
经验:11-20年
Sina Nafisi MD
经验:11-20年
Timothy Iannone DO
经验:11-20年
Joshua Todd MD
经验:11-20年
Manu Kaushik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