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RI
对空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及其他病变能提供准确的消息,也能看到空洞内的部分分隔。环枕部的MRI可明确是否存在小脑扁桃体下疝。同时可行MRI-cine,即脑脊液电影检查,明确空洞区域脑脊液流动情况。
2.CT
头颅CT可发现是否合并脑积水,甚至肿瘤或蛛网膜囊肿。颈部CT可发现是否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等畸形。
3.诱发电位及肌电图
了解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成年期发病,常有其他先天性缺陷存在,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感觉障碍,手部及上肢的肌肉萎缩,以及自主神经与营养性障碍。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1.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可造成肌肉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某些髓内肿瘤分泌的液体积聚在肿瘤上下方也可使脊髓直径加宽。但肿瘤病例病程进展较快,神经根性疼常见,营养性障碍少见。
2.颈椎骨关节病
可造成上肢肌肉萎缩,但神经根痛常见,病变水平明显的节段性感觉障碍少见。可完善颈椎摄片。
3.尺神经麻痹
可产生骨间肌及中间两个蚓状肌的局限性萎缩。肘后部位的神经通常有压痛。
1.继发性脊髓空洞
首先应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的病因。如合并脑积水应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合并颅颈交界区畸形,如小脑扁桃体下疝,行颅后窝、颅颈交界区减压术。根据临床症状,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脊髓空洞程度,脑脊液流动情况,减压可分为单纯骨性减压,硬膜下减压,和蛛网膜下减压。合并椎管内肿瘤的脊髓空洞,大多由髓内肿瘤引起,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应行肿瘤切除术。随着肿瘤的切除,大多数患者的空洞也会随之减小。
2.特发性脊髓空洞
可行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于脊髓最膨隆处切开,到达空洞腔,切开并排放液体,于空洞腔内放置一细硅胶管,分流可向蛛网膜下腔及腹腔分流。
3.晚期病例
脊髓空洞巨大或神经萎缩退变明显者。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可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血管扩张药物,以及尝试理疗,针灸等方法,延缓症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