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检查发现玻璃体内有明确的红色新鲜出血,或者黄色、黄白色陈旧性出血,即可诊断玻璃体出血,眼科医师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常用的眼科检查包括:
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健康生活,注意用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玻璃体出血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即玻璃体积血,是指任何原因导致视网膜葡萄膜血管或眼内异常的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聚集在玻璃体腔内。
玻璃体出血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出血的性质,出血量的多少,出血自行吸收的速度,以及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等。少量玻璃体出血可以采取单纯观察或药物治疗。玻璃体出血量大者,应根据原发性眼病的性质决定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一般而言,玻璃体出血在 1~3 个月内无明显吸收者,则应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孔源性或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将玻璃体内的积血清除干净,恢复屈光间质的透明性。对于开放性眼外伤、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应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他眼病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经保守治疗 1~3 个月,玻璃体出血仍无明显吸收者,也建议手术治疗。
玻璃体出血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两方面:玻璃体出血量的多少,以及原发性眼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少量玻璃体出血可以自行吸收。玻璃体出血量大者,积血多难以完全吸收。原发性眼病如眼外伤或眼底血管性病变未累及黄斑者,视力预后多较好;若黄斑受累,即使成功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视力预后也不甚理想。
任何原因导致玻璃体邻近的视网膜葡萄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玻璃体腔内,都可形成玻璃体积血。眼外伤和眼底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
具有上述原发性眼病,以及严重眼外伤患者,均可发生玻璃体出血。
继玻璃体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速度、出血的量,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眼部病理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发于眼外伤的玻璃体出血,通常有眼痛和视力丧失等症状。玻璃体自发性出血通常突然发作,出血量少时,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有眼前少量黑影飘动,类似“飞蚊症”。出血量多时,眼前有大片状暗影飘动,或者红玻璃片遮挡感;部分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时,会有眼前“冒烟”的感觉。
玻璃体出血后血液积聚在无血管的玻璃体腔内,机体的自身修复反应将逐渐清除血液和分解产物。血液降解后释放出铁离子能够破坏玻璃体凝胶结构,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以及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出血对视网膜的毒性取决于出血量、视网膜功能状态和已有的病变因素。但反复或者多量出血时,引起巨噬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巨噬细胞诱发、刺激细胞增生、趋化作用,引起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性的红细胞或吞噬了血红蛋白的巨噬细胞,随着房水循环从玻璃体进入前房后,可以积聚在前房角或损害小梁网,导致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常见并发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