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消化不良,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的一种或一组消化道症状。可伴食欲不振、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由疾病引起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大多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原发病,故临床所说的消化不良通常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逐年上升趋势,以消化不良原因就诊的成人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 11%,占消化专科门诊的 53%,我国儿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其病因、发病规律等仍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因素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胃灼热、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反复发作,可一个或多个症状叠加。治疗方法,可选用促胃排空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为 2 到 4 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参考罗马 Ⅲ 标准,根据主要症状不同分为 2 型,分别为:餐后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患儿家长应该认识理解病情,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以改善症状。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消化道症状逐渐加重;
  • 持续呕吐、腹痛加重,近两天无大便;
  • 贫血、出现黑粪;
  • 夜间睡眠中疼醒,或年幼儿不明原因哭闹;
  •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消瘦;
  • 精神萎靡不振。

就诊科室:

  • 儿内科
  • 消化科

医生如何诊断消化不良症状?

  •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 2 个月,每周至少出现 1 次,并符合以下 3 项条件:
    •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 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无关。
    • 无炎症的、解剖学的、代谢的或肿瘤的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 相关检查:
    • 血常规
    • 粪便隐血试验
    • 上消化道内镜/胃肠钡餐检查
    • 肝胆胰脾 B 超检查
    • 肝肾功能
    • 空腹血糖
    • 甲状腺功能
    • 胸部 X 线检查
    • 其中 1~4 项为第一检查,5~8 为可选择性检查。多数可根据第一检查基本确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对常规治疗无效者可行幽门螺杆菌等检查。
  • 胃功能检查:对症状严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需对胃排空能力及感知功能进行评估。
    • 胃电图
    • 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测定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疼痛有多严重?
  • 腹部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 腹部症状出现的次数和时间与排便、进餐有关系吗?
  • 近期有无消瘦、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 有否乏力气短、胸闷头晕
  • 有否食欲明显减退,有黑便吗?
  • 家庭成员中有否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 有无其他全身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什么原因导致消化不良?
  •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日常

对于轻度的消化不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 少食多餐:吃饭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 避免诱发因素:油腻辛辣食品、加工食品、碳酸饮料、咖啡、酒类和吸烟都可能诱发消化不良,应小心避免。
  • 维持健康体重:超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向上推挤胃部,增加胃酸反流。
  • 经常运动:运动有助保持健康体重,并促进消化。
  • 减压和放松:在安静的环境下就餐。学会放松,例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多从事一些业余爱好,保持充足睡眠。
  • 停药: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停用一些会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如止痛药等。如果不能停药,需确保在进餐时服药,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消化不良介绍

消化不良是指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的一种或一组消化道症状。可伴食欲不振、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由疾病引起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大多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原发病,故临床所说的消化不良通常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 在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逐年上升趋势,以消化不良原因就诊的成人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 11%,占消化专科门诊的 53%,我国儿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其病因、发病规律等仍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因素等。
  •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胃灼热、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反复发作,可一个或多个症状叠加。
  • 治疗方法,可选用促胃排空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为 2 到 4 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 参考罗马 Ⅲ 标准,根据主要症状不同分为 2 型,分别为:餐后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运动障碍型。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患儿家长应该认识理解病情,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以改善症状。

美国消化不良治疗

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器质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应依据其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异常进行整体调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首先,患者应认识、理解病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可能与症状有关的发病因素。

经验性治疗

主要用于年龄小于 40 岁、无警报征象、无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与进餐非相关的消化不良/酸相关性消化不良者可选用抑酸剂或合用促动力剂。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 2~4 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 抗酸剂: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可减轻症状,但疗效不如抑酸剂。铝碳酸镁除具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吸附胆汁的功能.伴有胆汁反流者可选用。
  • 抑酸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常用抑酸剂包括两大类:
    • H2 受体拮抗剂(H2RA):可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药物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 质子泵抑制剂(PPI):小剂量PPI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
  • 促动力剂:促动力剂可明显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如上腹饱胀、早饱等。常用的促动力剂包括:
    •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 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强的中枢镇吐作用。能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而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
      •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外周多巴胺 D2 受体拮抗剂,不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该药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消化不良患者上腹不适、早饱、腹胀等症状。个别患者长期服用可出现乳房胀痛或溢乳现象。
      • 依托必利通过拮抗多巴胺 D2 受体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起作用。可增强并协调胃肠运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5-HT4 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早饱、腹胀、嗳气等症状。目前未见心脏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但对 5-HT4 受体激动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仍应引起重视。
  • 助消化药: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复方消化酶和益生菌制剂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
  • 精神心理治疗:对抑酸剂和促动力剂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此外,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可能对这类患者也有益。精神心理治疗不但可缓解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致消化不良的因素

与消化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有: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饮食不当等。此外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器质性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有所不同,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消化系统的疾病引起,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

器质性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最为多见。消化系统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在我国也不少见。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例如: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例如:

  • 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
  • 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 抑制剂
  • 茶碱
  • 口服抗生素
  • 补钾剂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运动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致使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引起餐后饱胀、早饱等。
  • 内脏高敏感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胃扩张刺激产生不适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表明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内脏高敏感可解释患者餐后出现的上腹饱胀或疼痛、早饱、体重下降等症状。
  • 胃酸分泌: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础胃酸分泌在正常范围,但刺激可引起酸分泌增加,临床上患者的酸相关症状,如空腹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减轻以及抑酸治疗有效均提示其症状与胃酸分泌相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尚存在争议。国内专家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归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范畴。
  • 精神心理因素:约半数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有关。因此,精神心理因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存在以下危险因素的人属于高发人群:与消化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有: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饮食不当等。患有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例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target='_blank'>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硬皮病等。

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餐后饱胀: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不适感;
  • 早饱感:指进食少许食物即感胃部饱满,不能继续进餐;
  • 上腹痛: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之间区域的疼痛;
  • 上腹烧灼感:局部的灼热感,与烧心不同。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或不适,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特征性症状。

分类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四型分类:

  • 运动障碍型: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为主,多在进食后加重。
  • 反流型消化不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胃灼热,反流,部分患儿有胃食管酸反流。
  • 溃疡型消化不良:表现为夜间痛、饥饿痛,进食或服抗酸剂能缓解,可伴反酸。
  • 非特异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表现不能归到以上类型的,常合并肠易激综合症。

并发症

  • 精神系统:焦虑、失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便秘、肠易激惹综合征。
  • 生长发育迟缓。
  • 营养不良。
  • 营养性贫血
  • 吸收不良综合征。

消化不良预防

  •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焦虑,可以预防消化不良的发生,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 饮食健康:有研究显示,超过 30% 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奶酪、甜食、豆类、面包及辛辣食物有关。少吃腌制食物、生冷刺激食物,不暴饮暴食。
  • 饮食有规律:有规律的进食,可以让胃肠消化液分泌形成规律,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避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无法停药者,应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 H2 受体拮抗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