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睾丸部位出现肿块,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由于睾丸癌的诊断、手术和放化疗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普通泌尿科医生和肿瘤医生在对睾丸癌的认识方面,以及治疗方式的规范化、技能熟练度方面,有一定区别。
所以,推荐睾丸癌患者在选择就诊医院及科室方面,优先选择肿瘤专科医院的泌尿肿瘤科室,或者综合性医院的泌尿肿瘤科室。
如果怀疑睾丸癌,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
睾丸癌患者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复发。
即便是已经治愈的患者,癌症也有可能复发,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第二种肿瘤。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律进行随访复查。
睾丸癌患者的复查包括抽血检查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能帮助患者降低癌症的复发。
睾丸癌以及相关治疗,都会导致不育。因此对于罹患睾丸癌的男孩而言,能否保留生育能力可能是个关键问题。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采取冷冻精子。
对于部分患者,医生也可能建议保留单侧睾丸,在睾丸癌治愈后,经过几年的恢复期,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有可能恢复。
睾丸是男性的一对性器官,它们位于阴囊中,可以生成和贮存精子,也可以生成睾酮(性激素)。
睾丸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每种细胞,一旦出现生长不受控制,都可能发展成癌症,包括生殖细胞癌(90% 的睾丸癌属于这种类型)、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卵黄囊癌、绒毛膜癌和畸胎瘤)、间质瘤等。
这些发生在睾丸的癌症,被统称为睾丸癌。
目前尚未弄清睾丸癌的病因,但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这类基因被叫做致癌基因。绝大多数的睾丸癌都被发现存在 12 号染色体的异常。
目前已知一些因素能够增加睾丸癌的发生风险,包括:隐睾症(一侧睾丸未下降)、有睾丸癌家族史、HIV 感染等。
任何年龄的男性都可能发生睾丸癌,但 20~34 岁的男性中较常见。白人男性比其他人种男性更常见,高个子男性发生睾丸癌的风险也更高。
睾丸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大多症状也是由睾丸癌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睾丸炎或附睾炎,而非睾丸癌本身的症状。睾丸肿块和胀痛是睾丸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包括乳房发育、青春期提前等。
怀疑睾丸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双侧睾丸进行检查,确诊依靠活检病理。睾丸 B 超和影像学检查,都能协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睾丸癌。
睾丸癌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分期。早期睾丸癌可通过手术根除,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放疗、化疗,以及高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
睾丸癌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分期。早期睾丸癌可通过手术根除,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放疗、化疗,以及高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睾丸癌适合的化疗方案是不同的。
睾丸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切除方式包括以下几类:
放疗是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放疗在睾丸癌中的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化疗药物可以口服或者通过静脉使用。化疗可以在术后作为辅助治疗,防止睾丸癌复发,也可用于转移性睾丸癌的治疗。
睾丸癌治疗中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依托泊苷(VP-16)、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紫杉醇、长春新碱等。
医生还可能将化疗药物组合使用,增强疗效,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
通常情况下,睾丸癌化疗后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并非所有的睾丸癌都能治愈。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加大化疗剂量以获取更好的疗效,但高剂量化疗可能会严重损伤患者骨髓,因此,临床上,医生可能采取高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这一方法来进行治疗。这样既能保证疗效,又能避免过重的副作用。
目前尚未弄清睾丸癌的病因。但已知一些因素能够增加睾丸癌的发生风险,包括:隐睾症(一侧睾丸未下降)、有睾丸癌家族史、HIV 感染等。
睾丸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大多症状也是由睾丸癌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睾丸炎或附睾炎,而非睾丸癌本身的症状。
睾丸癌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许多患有睾丸癌的男性并没有已知的风险因素,而且,目前已了解的睾丸癌风险因素也大多难以改变。因此,睾丸癌很难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