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腹胀,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腹胀

腹胀

胃肠道内积聚过量的气体,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胆道、胰腺、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腹胀的病因。本病无分期分型。此病的主要表现是腹部膨隆,可呈局限性或全腹膨隆。伴胃肠道梗阻时,可出现胃型、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减弱或亢进;腹膜炎的患者,会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部肌肉紧张。在治疗上,需要积极寻找和治疗引起腹胀的原发病因;若未明确病因,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来减轻腹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原发病继续加重。调整饮食,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可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等减轻腹胀的措施,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病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 恶心、呕吐;
  • 消化不良、嗳气、呃逆;
  • 贫血
  • 停止排便排气。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腹胀进行性加重
  • 持续腹痛不缓解
  • 呼吸困难
  •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
  •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胀?

当医生怀疑是腹胀时,可通过视诊和触诊来确诊,也可借助于辅助检查来明确引起腹胀的原发病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视诊和触诊:患者平躺于检查床,稍微曲起双下肢,使腹部放松,首先通过视诊观察腹部形态,然后双手轻柔触诊腹部,感受腹肌紧张度以及是否有压痛和反跳痛。在此过程,患者尽量放松,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实验室检查:

  • 粪便检查:检查目的是在显微镜下分析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从而判断肠道炎症性病变的可能;也可以通过分析是否存在肌纤维和脂肪球,判断是否存在消化吸收不良。
  • 肝功能及血清酶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肝胆胰病变的诊断。
  • 胃液分析:有助于明确和鉴别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情况。

辅助检查:

  • X 线检查:腹部透视或平片检查有助于溃疡穿孔、肠梗阻、肝曲综合征、脾曲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下垂等疾病;钡剂灌肠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肠病变。
  • B 超、CT 或 MIR 检查:对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腹部包块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结核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有辅助诊断价值。
  • 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与十二指肠疾病。
  • 结肠镜:对炎症性肠病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诊断结肠癌、结肠憩室病等疾病。
  • 腹腔穿刺抽液检查:如果腹胀因腹水引起,腹腔穿刺检查有 90% 的诊断阳性率,抽出腹水可减轻腹胀,也可对腹水进行实验室检查,判断腹水性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没有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有没有减轻或加重的情况?
  • 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如何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这个症状和饮食有关吗?
  • 症状严重吗?
  • 治疗费用高吗?医保可以报销吗?

日常

  • 术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脱出和挤压。
  • 饮食:调整饮食,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制品、高淀粉类食品。
  • 用药注意事项:按医嘱服药,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 大小便管理: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 运动:若行手术治疗者,术后第 3 天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腹胀介绍

  • 胃肠道内积聚过量的气体,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 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胆道、胰腺、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腹胀的病因。
  • 本病无分期分型。
  • 此病的主要表现是腹部膨隆,可呈局限性或全腹膨隆。伴胃肠道梗阻时,可出现胃型、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减弱或亢进;腹膜炎的患者,会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部肌肉紧张。
  • 在治疗上,需要积极寻找和治疗引起腹胀的原发病因;若未明确病因,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来减轻腹胀。
  •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原发病继续加重。
  • 调整饮食,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可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等减轻腹胀的措施,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病因。

美国腹胀治疗

腹胀多由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应积极寻找产生腹胀的病因。在未能完全明确诊断之前,为了减轻患者的腹胀可采用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 胃肠促动力药:如替加色罗、莫沙必利等,作用是能有改善胃肠功能。
  • 缓导泻剂:酌情使用,作用是有利于肠道气体随粪便排出。
  • 护肝、利胆药或胰脂肪酶或胰酶制剂:如初步判断腹胀系肝脏或胰腺病变所致者使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气体产生。
  • 抗生素:如替硝唑,作用是控制感染。适用于肠道感染所致的腹胀。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控制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所致的腹胀。
  • 中药:如皮硝外敷,适用于重度肠麻痹导致的严重腹胀,通过刺激肠蠕动增快,有利于肠内气体排出,使腹胀减轻。

手术治疗

  • 腹腔穿刺:如腹胀因腹水引起,可行腹腔穿刺引流腹水,减轻腹胀。
  • 肛管排气法:有利于加速气体排出。
  • 其他手术治疗:如果腹胀因腹部肿瘤、幽门梗阻等引起,医生通过评估后,可能会考虑行手术治疗解除病因。

其他治疗方法

调整饮食,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香蕉、豆制品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及时治疗,可能出现食欲差、消化吸收差、消瘦、贫血等,影响生活质量,原发疾病继续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经治疗后,腹胀可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导致腹胀的因素

腹胀是临床常见症状,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胆道、胰腺、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引起腹胀的病因。

腹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 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见于急、慢性肠道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扩张、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胃癌、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梗阻、肠道憩室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便秘等。
  •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吞气症、顽固性呃逆(即打嗝)等。
  • 肝脏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多见于急、慢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时(腹胀是主要且顽固的症状之一),肝硬化(腹胀常是早期肝硬化的主要症状),肝脓肿,肝癌等。
  • 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梗阻等。
  • 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巨大胰腺囊肿,胰腺癌等。
  • 腹膜疾病: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
  •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伤寒、重型肺结核、败血症等。
  • 心血管疾病:如急、慢性心力衰竭' target='_blank'>充血性心力衰竭、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 其他病因: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或脊髓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与腹水等。

哪些病人容易患腹胀?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腹胀:

  • 腹部手术的患者:胃肠功能因麻醉作用暂未恢复,易发生腹胀。
  • 患胃肠道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胃炎、急性或慢性肠道感染疾病的患者。
  • 其他系统疾病:重型肝炎、肝硬化、心力衰竭时出现大量腹水。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腹胀:

  • 婴幼儿:患儿因年龄小,胃肠功能暂未发育完善;也可因先天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
  • 老年人:老年人易出现肠梗阻或便秘等情况。
  • 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者进食后胃肠道蠕动差,食物难以消化吸收。

腹胀症状

腹胀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易被患者识别,腹胀的同时可出现一系列的伴随症状。

腹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腹部膨隆: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患者自己容易摸到。上腹部膨隆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幽门梗阻等;中上腹部膨隆多见于肝、胆道病变,肝曲综合征等;左上腹部膨隆多见于胃疾病、脾曲综合征等;左下腹膨隆多见于结肠胀气(如巨结肠);全腹部膨隆多见于小肠或结肠腔内积气过多、麻痹性肠梗阻等。
  • 腹胀伴腹痛:
    • 全腹痛(即整个肚子疼):可能与急性腹膜炎、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套叠有关;
    • 右上腹疼痛:可能与胆囊炎有关;
    • 左上腹痛:可能与胰腺炎有关;
    • 右下腹痛:可能与阑尾炎有关;
    • 左下腹痛:可能与肠扭转有关。
  • 腹胀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疾病,其次可见于肝胆道及胰腺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等功能性病变有时也可发生呕吐。
  • 腹胀伴腹泻:多见于急性肠道感染、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腹胀伴便秘:多见于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梗阻、左半结肠癌等。
  • 腹胀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肠道炎症、肠结核、伤寒、结核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 腹胀伴嗳气:常见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幽门梗阻、吞气症等。
  • 腹胀伴肠型或振水音:多见于肠梗阻、胃潴留、幽门梗阻等。肠型即从腹部外醒可以观察到肠道的形态;振水音即医生在对腹部进行叩击时能听见其中有水集聚其中撞击腹部的声响。

腹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消化吸收不良
  • 便秘
  • 呼吸困难
  • 休克

腹胀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 调整饮食、减少进食易产气的食物;
  • 保持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 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 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因;
  • 每年到医院常规体检 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