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婴幼儿不明原因阵发性哭闹,频繁呕吐或者血便,应及时就诊。如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等全身症状提示病情严重,应高度重视,及早就诊。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可引起肠梗阻,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偶见于成年人。分为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临床上,肠套叠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空气灌肠、钡灌肠和 B 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
灌肠复位失败、有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患儿、小肠型肠套叠及成人肠套叠,医生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
80%~90%的成人肠套叠继发于肠道病变,如息肉、憩室、结核等,以肿瘤引起肠套叠最多见。儿童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有明显病理变化的不足 8%,且病因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急性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多突然发病。慢性肠套叠常见于年长儿童及成人,多为继发性,病程延续两周以上什至几个月。
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婴儿期特有疾病,2 岁以内多见(尤其是4~10 个月婴儿),2 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降低。
急性肠套叠四个典型症状为:孩子一阵阵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包块。但有10%~15% 的患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只有其中1~2 个症状。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症状越不典型。 2岁以上儿童肠套叠只有40%左右发生血便,且发生严重脱水、休克者少见。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两周以上什至几个月之久的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