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抽血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等诊断本病。
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出生时伴有某种身体结构或功能的缺陷,临床发病率大约为 3%。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先天缺陷。根据其发生部位和影响范围的差异,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智力残疾或发育障碍,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存质量。部分缺陷具有致死性,患儿可在出生后短期内死亡。美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显示,出生缺陷是 1 岁以内婴幼儿最主要的致死病因。
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
假如患儿的器官整体缺失,目前基本无法治疗,只能通过人造器械恢复外观或部分功能。局部缺陷则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尽量恢复正常状态和功能。部分功能性缺陷可采取药物或替代治疗缓解症状。若产检早期发现胎儿存在严重缺陷,医生会征求孕妇意见,中止妊娠过程。
对于器官整体缺失目前尚难以治疗,只能通过人造器械恢复外观或部分功能,例如:
对于器官局部缺陷的患儿,则可以通过外科修复手术,恢复其正常状态和功能,例如:
目前,医生对于出生缺陷的具体成因知之甚少,推测大致可分为2 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以及胎儿发育过程中的自发性基因突变;外源性因素则包括母亲怀孕时接触致畸物质、疾病、感染或持续不良生活方式。胎儿缺陷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生缺陷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患儿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轻者仅是外貌异常或肢体残疾,重者可伴有终生性的智力障碍或无法正常发育,更有什者可在出生后短期内死亡。
由于此类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患儿的缺陷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难以有效的彻底预防。孕妇在孕期注意避免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或许有助于降低胎儿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