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在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明显的心脏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诊治[5]。医生会询问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进行体检和胸部听诊,并结合心电图、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对于无法确诊的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心肌组织活检[1][5]。
如果患者在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明显的心脏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诊治[5]。
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居家治疗[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年龄越小,风险越高,老年患者相对少见。多种病毒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少数可呈现爆发性发作,导致急性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根据临床研究显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多数来自于胃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1][2]。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若病情不断加重,可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或外源性心肺支持系统[1][4]。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损害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和引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后,将造成心肌部位的重度炎症反应和严重破坏[2]。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基因易感性、免疫功能低下[3][4][5]。
临床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3][4][5]: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具体部位。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例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有相当部分症状轻微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而病情严重者却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1][4]:
若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1]: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