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遗传性共济失调相关症状时,如步态不稳、吐字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书写障碍、站立不稳等,尤其是有遗传性共济失调家族史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等。
日常注意加强护理[3]。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共济失调的一组疾病,如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发作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1]。有明显的家族遗传背景,以小脑损害为主[1]。遗传性共济失调大约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 10~15%[2]。大多在 20~40 岁发病,但也有婴幼儿和老年发病者[2]。
目前大多数遗传性共济失调还无法治愈,且无完全阻止病情进展的治疗。但通过有效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2]。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2]。绝大部分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病情缓慢进展、日趋严重、最终卧床不起;少数患者表现为间歇性和发作性,时而症状缓解,时而症状明显;少数患者疾病发展至某一程度后病情不再恶化和进展[4]。
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一组疾病,例如 Friedreich 型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等。不同疾病的表现有一些差异[1]。总的来说,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表现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表现和神经系统以外的表现[2]。
神经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以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