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单心室患者早年即有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如发绀、心动过速或体重增加缓慢等,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即引起人们注意。对肺血较多的患者,早期常无所发现。不经治疗,单心室患者的自然寿命较短。
大多数单心室患者早年即有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如发绀、心动过速或体重增加缓慢等,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即引起人们注意。一经发现,就应及时就医。否则延误治疗,死亡率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根据患儿出生后即有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如发绀、心动过速或体重增加缓慢的症状,查体体征,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心电图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双源 CT 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单心室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指心室接受来自三尖瓣和二尖瓣二者或共同房室瓣的血液。
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分为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
姑息性手术以增加(体-肺动脉分流术)或减少(肺动脉环束术)肺血流量改善其症状。目的是使肺血流量和压力达到最佳状态,以建立和维持适当的解剖状态和血流动力学,为最终行心室分隔术或改良心室排外手术(Fontan 手术)手术创造条件。
主要包括:体-肺分流术,肺动脉环束(Banding),腔-肺分流术(Glenn 手术)。
但姑息性手术亦有其缺点,如体-肺动脉分流术后肺动脉常扭曲变形,使日后纠治术时发生困难;肺血流增加太多,会因增加心室容量负荷而促成心衰;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不增加心室容量负荷,但有时晚期会发生同侧肺动脉瘘;肺动脉束带向远侧移位,会造成肺动脉扭曲等。因此,姑息性手术既有用处又有不足或不尽满意之处。
心室排外手术(Fontan 手术)使肺循环与心室直接从心房进入肺动脉(缝闭该侧房室瓣孔和肺动脉根部),而遗下的单心室专供体循环使用。
心室排外手术的 10 年生存率已从 1990 年的 69% 提高至 2006 年的 85%。近年来的研究不断致力于改善心室排外手术的远期预后,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研究发现,经典的十条手术指征中,对年龄,体肺静脉异位引流、窦性心律、肺动脉/主动脉比值的限制应予以放宽。而新的手术方式如心外隧道、半心室排外手术(Hemi-Fontan)手术方式,使用最短的体外循环时间,可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心室排外手术后通过标准化治疗方案,可能可以降低胸腔引流延期的发生率,避免远期干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然而,心室排外手术的远期随访发现,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险性仍然不容乐观。
心室分隔术以大块人造纤维织物,人为将心室腔一隔为二,各接受一侧房室瓣的血液,并分别供应肺动脉和主动脉,是治疗单心室最理想的方法。但手术指征比较严格,对解剖有严格要求,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仅有 23% 的患者具有适合心室分隔的形态,且随着年龄增长,适合的患者越来越少。综合其他报道的资料亦说明,分隔术应限用于具有左向前位的主动脉瓣下输出腔室(A-Ⅲ型)、正常房室瓣、心室输出部无阻塞病变、先前未施行过姑息性手术,以及术前无充血性心衰及明显紫绀患者。
手术复杂而困难,虽经不断改进操作技术,但早期和晚期死亡率仍不能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