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的治疗与发病的急缓、病变部位、病变程度都有关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是主要的治疗法方式。病情较轻时,一般会用抗生素治疗。若病情反复,或者发病急症状中,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时,会行手术治疗[3][4]。
药物治疗
- 利胆药:如去氢胆酸片,有利于胆汁分泌和排泄,可减轻胆汁淤积,不利于细菌繁殖,利于控制病情。但是对于胆道完全梗阻的患者不宜使用该药物,可能会加重疼痛的症状。
- 解痉药:如阿托品,可减轻胆囊壁的痉挛,对于控制疼痛的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 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抗菌谱广,对于胆道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较强,使用该类药物可控制多数胆道细菌感染。
手术治疗
- 胆囊切除术: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的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胆囊切除术根治。切除病变的胆囊,从根本上解决胆道感染。
- 胆囊造口术:严重的胆囊感染,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且患者的身体状况能承受较大的打击时,为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进展,可先采取胆囊造口术,使瘀滞的胆汁及化脓成分引流出控制症状。待患者病情稳定、身体状态允许后,再考虑胆囊切除术根治[5]。
- 超声引导下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当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但保守治疗又不能控制症状时,可在超声定位指导下,穿刺引流胆囊内的积液。此方法能有效降低胆囊内压力,控制症状和病情进展。
- 经皮肝胆管引流:是非手术胆管减压的一种术式,可降低胆管内瘀滞的胆汁和脓液。对于急慢性胆管感染有较好的效果[5]。
- 胆总管切开减压,T 型管置入:是胆管感染的一种常用的开放性术式。切开感染的胆管后充分减压引流,再置入 T 型管继续引流,以预防细小结石掉落导致胆管结石。
其他治疗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胆道感染持续进展。可能会导致胆囊壁破裂,造成内容物外渗而造成全腹腹膜炎,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危及生命。且不接受正规治疗,慢性化的胆道感染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也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下降。
-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保守治疗的患者有复发的风险,复发率和患者机体抵抗力、基础疾病,以及生活习惯都有关系。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右肩痛等症状将有所改善,但吃油腻的食物时,仍有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