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及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乳腺除外)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为 6 周】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约 6%[1]。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是发热、疼痛和异常恶露,同时由于感染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1]。由于产褥感染对产妇危害性大,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疾病之一[2],所以但凡产妇在产后出现发热症状,要首先考虑产褥感染。
一旦诊断产褥感染,医生一般会尽快应用广谱、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然后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来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另外,对于脓肿形成或宫内残留感染组织者,医生会积极手术处理感染灶[1]。
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β- 溶血性链球菌,且多为该病原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发热、疼痛、异常恶露,是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由于感染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