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排便困难,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dyschezia)主要是指排便费力、排便费时、排便不尽感以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困难主要与疾病、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精神或情绪等因素有关。导致排便困难的疾病中,功能性疾病占大多数,主要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肠易激综合征;器质性疾病则包括消化、内分泌、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种疾病。若排便困难的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则容易诱发一些全身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等,还会引发一些肛肠疾病,如肛裂、痔疮等,甚至加重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长期的排便困难可能提示某些严重疾病,如结肠肿瘤、肠腔梗阻、脊髓损伤等,需尽早就医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在排便时过度用力,随后出现胸闷胸痛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若短期内需要尽快缓解排便困难的症状,可使用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灌肠药或栓剂。排便困难的患者需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饮水,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患者大多都有排便困难,但排便困难还可能是某些其他疾病的表现。尽管二者在生活中常被混为一谈,但二者并不等同。

就医

何时就医?

如果经常出现排便困难,或伴有呕吐、腹胀、腹部包块、血便等症状,应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就诊科室

  • 消化科
  • 肛肠科

就医前准备

就医前,请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并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的判断病情:

  • 排便困难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有定时排便的习惯吗?
  • 近期的排便频率怎么样?是否少于每周 3 次?
  • 是否使用过通便药、促动力药等药物?
  • 近期是否很少食用蔬菜和粗粮?或者很少饮水?
  • 最近是否有呕吐、腹胀、肠绞痛等症状?持续多久?
  • 是否觉得腹部有异常包块?什么时候开始的?
  • 是否曾经做过腹部手术?
  • 大便是否带血?是什么颜色的?
  • 从排便困难症状出现到现在,您是否有明显的体重变化?

常用检查

医生可能会采取下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 体格检查:医生会触摸患者腹部,检查腹部是否有包块、包块性质以及包块是否压痛。医生还会听诊患者腹部,检查腹部是否有振水音(可见于幽门梗阻)或肠鸣音异常(可见于肠梗阻)。医生还可能进行肛门指诊,可以帮助诊断便秘、肛门狭窄、内痔、肛裂、直肠癌等疾病。
  • 粪便检查:粪便的形态有助于病变部位的诊断;粪便潜血试验可以筛查结直肠癌
  • X 线检查:通过 X 线钡餐消化道检查、X 线钡剂灌肠检查等项目可以帮助确定病变部位。
  • 排粪造影:可以帮助诊断便秘、肠套叠、肠疝等疾病。
  • 肛门直肠测压:可以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有助于结肠无力的诊断。
  • 纤维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可以取活组织做进一步检查。
  • 肌电图:检查肛门直肠附近的肌肉功能情况,有助于分辨便秘是肌源性还是神经源性。

排便困难介绍

排便困难(dyschezia)主要是指排便费力、排便费时、排便不尽感以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

  • 排便困难主要与疾病、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精神或情绪等因素有关。导致排便困难的疾病中,功能性疾病占大多数,主要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肠易激综合征;器质性疾病则包括消化、内分泌、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种疾病。
  • 若排便困难的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则容易诱发一些全身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等,还会引发一些肛肠疾病,如肛裂、痔疮等,甚至加重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 长期的排便困难可能提示某些严重疾病,如结肠肿瘤、肠腔梗阻、脊髓损伤等,需尽早就医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在排便时过度用力,随后出现胸闷胸痛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
  • 若短期内需要尽快缓解排便困难的症状,可使用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灌肠药或栓剂。
  • 排便困难的患者需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饮水,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 便秘患者大多都有排便困难,但排便困难还可能是某些其他疾病的表现。尽管二者在生活中常被混为一谈,但二者并不等同。

美国排便困难治疗

治疗方法

一般人群治疗方法:

  • 病因治疗:对于有明确疾病或其他因素(例如药物)引起的排便困难,治疗原发疾病或去除其他病因(例如停止使用引发排便困难的药物),即可逐渐好转。
  • 药物治疗:
    • 通便药:也称泻药,能暂时缓解功能性疾病导致的排便困难。主要分为容积性泻药(欧车前、麦麸)、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酚酞、蓖麻油)等种类。不同种类的泻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需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后选择、使用。
    • 促动力药:能够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对功能性疾病导致的排便困难有帮助。
    • 灌肠药和栓剂:通过肛门内给药,软化粪便,刺激肠壁,使粪便变得易于排出。
  • 精神心理治疗:对于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在患者改善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其他病因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患者盆腔、肛肠存在形态功能异常,可以针对的具体情况,选用手术治疗,如结肠全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吻合器痔环切术等。

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 老年人:尽量停用易导致便秘的药物;通便药首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只有在排便困难症状非常严重时,才可以考虑短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 孕期妇女:避免使用盐类泻药(硫酸镁)和刺激性泻药。
  • 儿童:以合理饮食、排便习惯训练为主,必要时可选用容积性泻药和部分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
  • 糖尿病患者:以控制血糖水平为主,必要时可选用通便药。

导致排便困难的因素

常见原因

引起排便困难的因素非常多,最主要的是功能性便秘,一些其他的疾病、药物、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精神因素也可以引起排便困难。常见病因如下:

  • 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肠易激综合征。
  • 器质性疾病:
    • 肠道疾病:结肠肿瘤、憩室、巨结肠、肠扭转、直肠膨出、肠腔狭窄、肛裂、痔、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等。
    •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钙血症、高镁血症、低镁血症、尿毒症等。
    •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脊髓损伤、认知障碍、痴呆等。
    • 盆腔疾病:子宫膜异位症等。
    • 肌肉疾病:皮肌炎、硬皮病等。
  • 药物:抗抑郁药、抗组胺药、止泻剂、钙剂、解痉药、非甾体类消炎药等。
  • 长期情绪低落,抑郁、焦虑。
  • 低纤维素、低饮水的不良饮食习惯。
  • 经常忽视甚至抑制正常便意的不良排便习惯。
  • 滥用泻药。

排便困难预防

  • 饮食:合理增加纤维素和水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推荐饮水 1500 至 2000 毫升(约 3 至 4 瓶矿泉水的容量)。
  •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在结肠活动活跃的时间段里排便,如早上起床后、餐后 2 小时内。即使排便不成功或没有便意,也建议在该时间段内尝试排便,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运动:排便困难的患者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每日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若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也应时常按摩或热敷腹部,以刺激胃肠蠕动,改善排便。
  • 用药:若患者因其他症状或疾病就诊,开药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有排便困难的情况,避免服用可导致排便困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