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筋膜炎,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筋膜炎

筋膜炎

什么是筋膜炎?筋膜炎是一类疾病,指发生于肌筋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腰部、肩胛区域、足底等部位,可有疼痛、肌肉紧张、无力、痉挛、运动障碍等表现。筋膜炎如何分类/分型/分期?无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本类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各处肌肉筋膜。会传染吗?本类疾病不会传染。能治愈吗?会复发吗?治愈:本类疾病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多可缓解,但不能彻底治愈。复发:在外伤、劳损、寒冷、潮湿等情况下,疾病可能复发。会遗传吗?本类疾病不会遗传。筋膜炎很常见吗?较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肌筋膜炎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9.57%,其中颈肩背、腰背部筋膜炎多见于中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足底筋膜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为 30~40 岁 (22%) 、41~50 岁 (36%) 、51~60 岁 (32%) 、61~70 岁 (2%) 、大于 70 岁 (8%)。

就医

当患者的颈、肩、背、腰、足部等处出现局部明显的疼痛不适,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出现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 筋膜炎不是急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无需紧急救治。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局部疼痛反复发作;
  • 肌肉紧张;
  • 活动受限。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 注意对患处的保护。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 避免刺激或过度劳累。
  • 不要自行按压、揉搓患处。
  • 在未取得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药物或使用偏方,影响医生诊治。

应该看哪个科?

  • 骨科
  •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筋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筋膜炎时,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目的是检查患病部位是否存在压痛,是否有硬块以及了解疼痛是否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减轻。
  • 实验室检查:目的是排除因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筋膜炎。
    • 血常规:目的是观察血细胞数目有无异常,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辅助病因诊断。
    • CRP(C 反应蛋白):目的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及观察炎症的严重程度。
  • 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观察患者局部病灶,辅助诊断。
    • X 线检查:目的是了解筋膜组织病变位置、形态改变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 CT 检查:目的是了解筋膜组织病变位置、形态改变等,排除其他相关疾病,有助于病因诊断。
    •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目的是准确判断筋膜组织及相关肌肉的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辅助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

  • 平时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长期局部劳损?
  • 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长时间?症状是否逐渐加重?在什么条件下症状会加重或者减轻?
  •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是否进行过治疗?使用过什么药物?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

  • 筋膜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目前病情严重吗?
  •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 都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做手术吗?疾病能治愈吗?治疗后会复发吗?
  • 是否会有并发症及后遗症?治疗后如何复诊?
  • 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加强护理。日常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 如何观察病情与复查?
    • 观察病情:本类疾病可能再次复发,日常需要注意观察,若又出现疼痛不适、肌肉僵硬、紧张、痉挛、活动受限等症状,提示疾病可能复发或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 复查:为了观察疗效和药物反应,更改药物或剂量,需要到医院复查。由于每一位患者的疾病情况不同,所以复查规律和检查项目请遵从医生的嘱咐。
  • 如何安排饮食?
    • 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 普通情况饮食:日常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避免吃一些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等,少吃一些生冷性(如生鱼片、生牛羊肉等)食物。
  • 需要做心理疏导吗?需要。
  • 是否影响性生活,是否影响生育?
    • 性生活:疾病活动期,尽量避免性生活,防止疾病加重。病情稳定后,不影响。
    • 生育:不影响。
  • 如何运动?
    • 疾病活动期:最好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加重症状。
    • 疾病缓解期:可以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可以根据兴趣、运动能力等选择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形式,活动中间要有短暂休息,避免太过劳累。
  • 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 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纠正不良姿势,防止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避免久站、久坐。
    • 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暖。
    • 急性的腰、足扭伤,应及时治疗,避免其转为慢性。

筋膜炎介绍

  • 什么是筋膜炎?筋膜炎是一类疾病,指发生于肌筋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腰部、肩胛区域、足底等部位,可有疼痛、肌肉紧张、无力、痉挛、运动障碍等表现。
  • 筋膜炎如何分类/分型/分期?
  • 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本类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各处肌肉筋膜。
  • 会传染吗?本类疾病不会传染。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治愈:本类疾病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多可缓解,但不能彻底治愈。
    • 复发:在外伤、劳损、寒冷、潮湿等情况下,疾病可能复发。
  • 会遗传吗?本类疾病不会遗传。
  • 筋膜炎很常见吗?较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肌筋膜炎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9.57%,其中颈肩背、腰背部筋膜炎多见于中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1]。足底筋膜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为 30~40 岁 (22%) 、41~50 岁 (36%) 、51~60 岁 (32%) 、61~70 岁 (2%) 、大于 70 岁 (8%)[2]

美国筋膜炎治疗

筋膜炎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其他治疗等。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危急情况如何处理?

本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无需紧急救治。

筋膜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 目的:消炎止痛。
  • 常用药物: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

解痉药

  • 目的: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 常用药物:盐酸乙派立松。

手术治疗

  • 软组织松解术:目的是解除压迫,缓解疼痛。
  • 足底筋膜切开术[3]目的是解除组织压迫,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

  • 封闭治疗:目的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 矫形装置[3]目的是使用矫形鞋垫承托足弓,使足底筋膜松弛,避免足底筋膜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 拉伸训练:目的是放松肌肉,减少筋膜压迫,缓解疼痛。
  • 热疗:目的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 红外线治疗:目的是通过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炎性物质排出与吸收。
  • 体外冲击波:目的是通过冲击波直接作用于疼痛处,松解肌肉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疼痛及改善疼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

疾病发展的结果怎样?

  •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症状可能会加重,肌肉活动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本类疾病虽无法彻底治愈,但经过正规治疗,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且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及寿命。

导致筋膜炎的因素

目前筋膜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肌肉劳损、气候因素、职业因素、疾病因素、性别因素等有关。

为什么会得筋膜炎?

由于病因不明,所以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下面提及的危险因素有关。

哪些人容易得筋膜炎?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得病风险会增加:

  • 肌肉劳损:长期过度或过长时间牵拉某些肌肉,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没有适当休息,从而引起局部缺血、软组织痉挛,甚至导致局部软组织黏连或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引起项局部板滞、疼痛不适等[1][2]
  • 气候因素:风寒湿气侵袭体内,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同时潮湿环境会加快散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在东北、西北及华北等寒冷和沿海气候潮湿地区较为多见[1][2]
  • 职业因素:长期过度牵拉某些肌肉容易造成劳损,所以本类疾病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教师、司机、IT 工作者、运动员等人群,筋膜炎发病率较高;长期站立的人,如运动员、长跑者等足底筋膜炎发生率较高[1][2]
  • 疾病因素:患有糖尿病、扁平足、肥胖等疾病的人群,足底筋膜炎发病率较高[1][2]
  • 性别因素:中年女性更易发生本病[1][2]​​​​​​​。

筋膜炎症状

本类疾病最主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不适,可伴有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以颈、肩、腰、背、足底多见。

常见症状有哪些?

  • 局部疼痛:患处疼痛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
  • 肌肉紧张:患处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
  • 活动受限:患处的肌肉活动受到限制,不能完成部分动作,常见于急性期。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肢体运动障碍

筋膜炎预防

健康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及体检,注意防护,避免受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均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筋膜炎如何预防?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扁平足、肥胖等等疾病,定期复查。
  • 注意防护,避免受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体育运动员及经常健身锻炼的人群,应该注意基础防护,充分热身,可以佩戴相应护具,尽量减少肌肉损伤。日常出行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等外伤的发生。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施科学规律的健康生活管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控制体重,注意保暖、防潮。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 中年女性应关注自身健康情况,定期体检,如出现本文所描述的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更新信息:

更新时间:2021 年 03 月 13 日

感谢西安市中心医院骨科 张靖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参与本文内容更新撰写

感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李立军 副主任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