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感染的成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小于 1.5x109/L。患病率与年龄、种族以及是否同时存在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健康人也会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发生率较低,如白色人种发病率约 0.79%。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更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 1.0x109/L 且小于 1.5x109/L;中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 0.5x109/L 且小于 1.0x109/L;重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x109/L(也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是指感染、药物诱导、免疫性疾病以及骨髓相关问题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和频繁感染,与病因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相关。目前针对中性粒细胞治疗包括原发病的诊疗、升白细胞以及对于继发感染的治疗。预防感染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血液

就医

中性粒细胞减少并伴有发热、红细胞减低或血小板减少者需及时就医寻找病因。首次就诊时医生会通过血常规、血涂片等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就医时需详细向医生说明近期用药史、症状以及相关疾病史。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其他方面健康的轻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以在 3~5 日后再次行血常规、血涂片检查以核查是否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由化疗、骨髓抑制性疾病导致的时候,出现发热的时候需要及时就诊。
  • 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或反复腹泻等感染症状的时属于医疗急症,需要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 血液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需要根据中性粒细胞计数判断,确诊后需进一步寻找基础病因。首次就诊时医生需了解用药史、既往疾病史。

具体检查包括: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有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判断是否有脾亢、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证据;并通过听诊肺部、视诊皮肤粘膜、扁桃体等以评估有无感染体征。
  • 血液检查:重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涂片检查,以核查是否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无其他血细胞减少。
  • 炎症指标:血沉、C 反应蛋白评估是否为高炎症反应状态。
  • 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 DNA 抗体、补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评估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 骨髓检查: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评估有无骨髓造血组织减少或粒细胞生成障碍。
  • 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肺部感染、腹盆腔感染患者,需完善胸部 X 线或胸部 CT、腹盆 CT 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无既往血常规检验结果,最早发现中性粒细胞减低的时间。
  • 近期有无发热、咽痛、咳嗽咳痰、腹泻等症状,体温监测情况。
  • 近期有无特殊用药史。
  • 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情况,是否患有免疫缺陷或骨髓衰竭综合征疾病。
  • 有无不健康的的饮食习惯、肠道疾病史或减肥手术史,以上均可损害维生素 B12、叶酸和铜的吸收。
  • 有无饮酒史,饮酒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因造成肠道炎症而导致吸收降低。
  • 有无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HIV 感染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如何患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是否可以治愈?
  •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吃哪些药?
  • 我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我多久需要复查一次?
  • 我这个病有无遗传可能?我的家人是否需要行相关检查?

日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减少暴露,严格注意口腔及手部卫生。对于化疗或骨髓移植后患者,需加强护理支持,可以明显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粒细胞减少的早日康复。

  • 注意口腔卫生并定期行牙科护理,以预防口腔感染及源于口腔的菌血症。
  • 提高手卫生,在流感季节、旅行以及和医务人员的接触中尤其重要。
  • 洁净饮食,不吃不煮熟或生的食物,不吃不能去皮或彻底冲洗的水果和蔬菜。
  • 定期接受与年龄相对应的免疫接种,伴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适宜接种灭活疫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介绍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感染的成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小于 1.5x109/L。

  • 患病率与年龄、种族以及是否同时存在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健康人也会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发生率较低,如白色人种发病率约 0.79%。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更高。
  •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 1.0x109/L 且小于 1.5x109/L;中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 0.5x109/L 且小于 1.0x109/L;重度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x109/L(也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是指感染、药物诱导、免疫性疾病以及骨髓相关问题所致。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和频繁感染,与病因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相关。
  • 目前针对中性粒细胞治疗包括原发病的诊疗、升白细胞以及对于继发感染的治疗。
  • 预防感染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美国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治疗原则为纠正中性粒细胞减少,预防感染发生。积极升白治疗,当合并或预测有感染时,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病因治疗

详细评估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并针对病因行相应治疗。

  • 当有可疑的非化疗药物因素时,应立即停用该药物或改用其他对中性粒细胞影响较小的药物。
  • 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以加用免疫抑制剂,原发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恢复正常。
  • 若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由于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致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通常可以预计,需要详细记录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以评估恢复时间,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超出预期,需要考虑可能存在非化疗病因。

预防感染并及时抗感染治疗

  • 轻度减少者一般不需特殊的预防措施。
  • 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注意预防,减少公共场所出入,保持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灶。
  • 重度粒细胞缺乏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应尽量采取无菌隔离措施。
  • 感染者应行病原学检查以及影像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地应用广谱抗生素行抗细菌治疗,之后再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有助于重症感染的治疗。

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疗效明确,可缩短粒细胞缺乏的病程,促进中性粒细胞增生和释放,即我们俗称的“升白”治疗。
  • 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后与粒细胞减少的病因、程度、持续时间、进展情况以及能否及时控制感染、恢复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治疗措施有关。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因素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中性粒细胞被破坏或被消耗过多。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药物:是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与药物种类相关。许多药物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
    • 肿瘤治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等化疗药;
    •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等;
    • 降血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硫咪唑。
  • 感染:病毒、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流感病毒、EB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以及伤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过多。
  • 骨髓相关问题: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影响骨髓正常造血组织的疾病,如贫血' target='_blank'>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均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或成熟发育异常。
  •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是机体的抗感染系统,正常情况下会杀伤病原体,但有时候会攻击包括中性粒细胞在内的健康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脾机能亢进症:各种原因导致脾脏功能亢进,引起中性粒细胞在脾脏内滞留,对中性粒细胞的破坏增多。
  • 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叶酸有助于身体产生成熟中性粒细胞,上述营养物质缺乏或代谢障碍可能会导致造血细胞分化成熟障碍,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产生后即被破坏,或释放入血后不久就被破坏。
  • 其他:某些人群可能具有略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出现健康问题,被称为“良性族群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哪些人容易患中性粒细胞减少病?

  • 肿瘤患者化疗间期: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半衰期为 8~12 小时,因此骨髓必须不断产生中性粒细胞以满足身体需求,多数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使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死亡后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 药物治疗的患者:几乎所有药物都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较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癫痫药及精神药物,非化疗药物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在开始使用新的药物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 病毒感染患者:如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
  • 骨髓疾病患者:白血病贫血' target='_blank'>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
  • 骨髓移植后患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症状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轻中度粒细胞减少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出现非特异症状,如:
  • 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容易出现各个部位的感染,包括:
    • 牙龈炎、咽痛;
    • 皮肤红斑、溃疡或压痛;
    • 咳嗽、咳痰;
    • 腹泻;
    • 感染性休克。
  • 患者还会出现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疾病的其他症状,如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还会同时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

  • 因化疗药物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可以根据肿瘤性质、化疗方案、患者营养状态等预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及早加用升白治疗。
  • 对于有相关家族史或者近期有骨髓抑制药物应用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早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美国日本医生

Amit Johnsingh MD
经验:11-20年
Lia Spina MD
经验:11-20年
Jessica Sachs MD
经验:11-20年
Argyrios Stampas MD
经验:11-20年
Robert Greiner MD
经验:11-20年
William Dailey MD
经验:11-20年
Stephanie Gorham MD
经验:11-20年
Joseph Mun MD
经验:11-20年
Neha Pathak MD
经验:11-20年
Ashwani Garg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