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适很快就会缓解,没有必要到医院就诊。但如果胃部的不适症状超过 1 周仍未好转,或是出现了呕血、黑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除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外,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下列检查,来诊断胃炎:
胃是一个囊状器官,上与食管相连,下接十二指肠,可以容纳食物并分泌胃液进行消化。胃由5部位组成:
其中,位于上端的贲门、胃底和胃体被称为近端胃,这部分胃的细胞能够产生胃酸并分泌胃蛋白酶。下端的胃窦和幽门被称为远端胃。
胃壁由5层细胞组成,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
胃炎(Gastritis)指的是胃黏膜的炎症。包括很多种不同类型,根据胃炎持续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根据引发胃炎的原因还可分为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酗酒是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压力大、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胃炎发生。
胃炎在临床上很常见,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炎症持续,可能表现为胃痛、腹胀、厌食,还可能有恶心、呕吐等情况。
医生除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通常会让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有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胃镜或X线钡餐等检查。
胃炎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胃炎持续可能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某些类型的慢性胃炎甚至可能进展为胃癌。而某些类型的胃炎本身就是胃癌或胃部淋巴瘤的伴发症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发现炎症后及早规范治疗,是治愈胃炎的关键。
胃炎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这类药物中和胃酸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目前常用的包括 H2 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PPI)。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建议下适量补钙。
目前常用的包括铋剂和弱碱性抗酸剂
目前倡导的联合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 1 种 PPI+2 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和 1 种铋剂,疗程 10~14 天。由于各地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同,抗生素及疗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耐药情况而定。
胃酸具有腐蚀性,通常情况下,胃的内壁充满保护性的黏液,防止胃酸与胃壁接触。
某些原因会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这时,胃酸就可能接触并损伤胃壁,就会造成胃炎。这些因素被称作风险因素,存在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的人群,并不一定会得胃炎,但胃炎的发生风险会增加。
胃炎的风险因素包括:
部分胃炎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炎症持续,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