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怀疑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请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抗体检测、移植物组织活检来确诊,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其他检查来评估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用以指导治疗。
如果已经表现出急性排斥反应的症状,例如移植物局部疼痛或全身乏力、低烧(详见“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急性排斥反应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关系到移植物是否能在患者体内长期存活。因此,有任何异常情况请务必即刻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首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询问病史来初步判断病情。
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用药,留心自身的病情趋势;注意个人卫生,外出或就医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每天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展,当人体的部分器官由于疾病、创伤或癌变而丧失正常功能时,可以通过移植的方式用供体的健康器官将其替换。不过,移植治疗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随体液分布全身各处,行使免疫监控、识别作用,并攻击、杀伤、清除外来物体或自身的衰老、变异细胞。
因此,移植之前需要进行供体和受体的基因配型,尽可能将两者的差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利于降低受体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激烈程度。移植术后1年内,临床最常见的就是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通过免疫抑制方案及时控制病情是实现移植治疗长期成功的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快速、有效的压制免疫系统的急性排斥反应,尽可能保护移植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移植患者,尤其伴有高危因素者,有必要在手术前进行诱导治疗,降低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例如: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压制免疫系统的攻击,避免移植物遭受严重损伤。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
医生会根据患者排斥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用上述单一或联合方案进行临床干预。随着临床用药经验的累积和药物类型的多样化,目前多数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缓解,体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可控水平。
在病情缓解之后,用药剂量将逐渐降低至维持剂量。患者此后仍需终生用药,确保持续、稳定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保护移植器官的正常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遍布全身,监控、识别、清除外来异物。虽然移植供体和受体之间经过基因配型,但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会被免疫系统看作异物而受到攻击。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患者术后 1 年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排斥反应的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统监控、识别、攻击外来物体:
每个移植受体都有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充分的免疫抑制治疗才能尽可能降低风险:
急性排斥反应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移植物局部反应和全身性症状。移植器官局部区域会感觉疼痛,并伴随功能丧失。全身性症状常见体重增加,突发性的发烧、乏力、关节疼痛。部分移植后 5~10 年的患者也会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但此时症状往往不明显,较难及时发现。
急性排斥反应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
部分长期移植的患者,在术后 5~10 年也会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但此时症状往往不明显,较难及时发现。
急性排斥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将对移植物和移植患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患者在移植术后,原先病变器官(例如肝、肾)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获得恢复。只要遵医嘱用药,准时复查,改善生活方式,必然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排斥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