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若出现如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精神发育迟缓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 3 个条件:
精神发育迟缓的表现具有很大差异性,目前公认的诊断流程如下:
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为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是小儿常见的发育性障碍,指在发育时期内(18 岁以前)出现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精神发育迟缓是导致儿童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困难,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多种疾病都会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比如小儿脑瘫、儿童自闭症等,一般不会再变严重。智力障碍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2%,严重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0.6%。
智力障碍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 1%~2%,严重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0.6%。据我国 2006 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的数据,我国 0~17 岁儿童智力障碍现患率为 0.9%。
精神发育迟滞缓的病因复杂,至今仍有不少病因未明,治疗困难。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长程长期训练,教育康复。康复的目的是应用各种综合设施,使病儿的智力与技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残而不废的成员。在婴幼儿期,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减少脑功能损伤,并部分代偿实现补偿;在对于学龄期儿童,教育、训练和照管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其预后治疗效果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训练有关。通过长程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训练计划及教育康复,一些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成年后可接近正常,达到生活自理和独立。
精神发育迟缓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是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精神发育迟缓一旦发生难以逆转治疗和恢复,因此重在预防,最主要的预防手段是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孕期监测遗传性疾病及胎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特别是加强高危儿的随访跟踪复查管理加强高危儿的随访管理,定期进行体格和神经心理评估,能有效地提高发育迟缓的早期检出率,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智力障碍的残疾程度。